近日,记者通过长达三个月的暗访调查发现,国内知名B2B电商平台1688上存在大量以”低价批发”为诱饵的香烟销售渠道。这些商家通过模糊商品描述、规避平台监管等方式,将假冒伪劣香烟混入正规商品中销售,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并侵害消费者权益。
一、平台现”低价香烟”灰色产业链
在1688平台搜索”香烟批发”关键词,系统会自动提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不予显示”。但记者发现,商家通过使用”口粮”“香yan”“yancao”等谐音、拼音或行业黑话规避监管。一家标注为”云南特产代发”的店铺,实际主营各类品牌香烟批发,单条售价仅为市场价的30%-50%。
“这些低价烟主要分三种情况。”从事烟草稽查工作十余年的李队长向记者透露,”一是走私入境的水货,二是小作坊仿制的假烟,三是通过特殊渠道流出的瑕疵品或赃物。”
二、假冒伪劣香烟危害触目惊心
2023年8月,江苏淮安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假烟案,犯罪团伙通过1688等平台销售假烟达1200余万元。经检测,这些假烟使用劣质烟叶经硫磺熏蒸,焦油含量超标4.7倍,部分样品检出重金属铅超标11倍。
“最可怕的是仿真度越来越高。”参与案件侦办的张警官展示查获的假中华香烟,”从包装到喷码几乎可以乱真,但烟丝里掺有纸屑和香精,吸食后多名消费者出现头晕呕吐症状。”
三、平台监管存在明显漏洞
记者实测发现,虽然1688要求烟草类商家提供《烟草专卖许可证》,但实际操作中存在审核不严现象。某商家向记者承认:”可以用PS处理许可证图片,或者借用他人证件开店。”更有多家店铺采用”挂羊头卖狗肉”模式,表面销售烟具、礼品盒,实际沟通后提供香烟批发服务。
平台客服回应称:”我们通过AI识别和人工审核双重机制,但违规商家不断变换关键词确实增加监管难度。”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1688已下架烟草类违规商品23.6万件,封禁店铺1.2万家。
四、新型销售模式增加查处难度
当前这些灰色渠道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1. 上游:境外生产或地下作坊加工
2. 中游:通过社交软件沟通后转至1688交易
3. 下游:利用物流”化整为零”发货
浙江某快递网点负责人透露:”现在都要求开箱验视,但日均处理上万件包裹,不可能每件都查。有的假烟藏在茶叶罐或零食箱里运输。”
五、消费者维权面临多重困境
北京消费者王先生今年6月在1688购买10条”免税中华”,收货后发现是假货却遭遇维权难:
– 平台以”违禁品”为由不予受理
– 商家迅速下架商品并注销店铺
– 因交易使用微信转账无法申请平台介入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电子商务法》,平台对经营者资质有审核义务,但烟草制品属于特殊商品,消费者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本身就存在法律风险。
六、多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近期,广东、福建等地已开展打击互联网涉烟违法专项行动:
– 广州查获利用跨境电商走私香烟案,案值超800万
– 厦门破获通过1688引流至私域的假烟团伙,抓获12人
– 杭州某物流仓库查获伪装成电子配件的假烟2000余条
烟草专卖局提醒,正规香烟外包装均有32位激光防伪码,可通过”中国烟草市场”官网验证。消费者发现可疑线索可拨打12313举报,查实后可获案值10%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