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晓明 | 调查报道
近日,中国海关总署通报破获一起特大跨境走私香烟案,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该案揭露出一个以越南为加工基地、通过广西边境”蚂蚁搬家”式走私入境的完整产业链。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打着”越南代加工”幌子的低价香烟批发,正通过社交平台和地下钱庄构建起隐蔽的销售网络。
一、边境查获的”香烟骆驼队”
2023年11月3日凌晨,广西崇左市水口关边检站红外监控画面显示:20余名背着竹篓的越境人员排成纵队,在密林中迂回行进。当缉私队员截停检查时,发现每个竹篓底部都藏有30条包装完好的”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
“这些走私者被称为’香烟骆驼’,单次携带量控制在行政处罚标准以下。”办案民警透露,该团伙采用”化整为零”策略,通过上百次小额走私完成大宗交易。经追踪,这批香烟最终流向广东某跨境电商仓库,包装成”越南特产”通过直播平台销售。
二、代工厂里的”品牌魔术”
在越南海防市郊外的一处工业园区,记者暗访发现三家持有正规烟草生产许可证的工厂。车间里,工人正将散装烟丝填入印有”专供出口”字样的包装盒。当地主管坦言:”这里代工的品牌超过20个,包括中国消费者熟悉的’黄鹤楼”利群’等。”
知情人士提供的报关单显示,这些工厂申报的离岸价仅为正品价格的1/3。例如某品牌香烟正规进口完税成本约180元/条,而”越南版”到岸价仅60元。差价背后是偷逃的57%综合税率和品牌授权费用。
三、社交平台的”暗语交易”
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以”越代”“免税尾单”为关键词的直播间里,主播用特定话术推销:”这款和国内包装有细微差别,但同厂同料。”记者实测购买后送检,发现这些香烟虽然使用真烟丝,但焦油含量超标2.3倍,且添加了未经批准的香料成分。
更隐蔽的交易发生在境外社交软件。某批发群聊记录显示,买家需先发送”天气不错”作为暗号,随后客服会引导至加密支付页面。云南某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指出:”这类交易使用虚拟货币结算,资金流向难以追踪。”
四、走私链条上的”配套服务”
完整的产业链催生出专业化配套服务。在广西东兴市,一些物流公司提供”代收代转”业务,将走私香烟混入合法货物中运输。记者获取的运单显示,某批申报为”塑料制品”的货物,实际夹带香烟1200条。
资金清洗则通过地下钱庄完成。深圳警方2023年8月打掉的一个兑换团伙,专门为香烟走私提供”人民币-越南盾”对冲服务。其账本记录显示,仅半年时间就经手2.7亿元资金流水。
五、健康与财政的双重损失
医学专家警告,这些非法香烟普遍存在质量问题。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检测发现,走私香烟中重金属含量超标4-8倍,部分样本检出致癌物亚硝胺。更严峻的是,国家烟草专卖局估算,每年因香烟走私造成的税收损失超过200亿元。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证据指向境外犯罪集团的操控。中越联合执法机构已建立情报共享机制,2023年前三季度共侦破相关案件147起,但暴利驱使下的走私活动仍在变异升级。最新动向显示,部分团伙开始改用中缅边境通道,并利用无人机进行跨境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