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正品外烟免税”货真价实”

近日,随着国内烟草管控政策趋严,一个打着”正品外烟免税”“货真价实”旗号的地下交易市场正在悄然兴起。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号称”免税正品”的外烟销售渠道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已形成一条从境外走私到国内分销的灰色产业链。

一、外烟免税市场火爆背后的真相

2023年8月,广州海关破获一起特大走私外烟案,查获各类品牌外烟2.8万条,案值逾500万元。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这些香烟通过”水客”分批走私入境后,被打上”免税正品”标签在社交平台销售。此案揭开了所谓”免税外烟”市场的冰山一角。

记者暗访发现,在多个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免税外烟代购”的广告铺天盖地。某微商向记者展示的价目表显示:万宝路(硬红)180元/条、爱喜(薄荷)150元/条,价格仅为正规进口渠道的60%左右。当记者质疑真伪时,对方信誓旦旦表示”绝对正品,支持专柜验货”。

二、免税外烟的三大常见骗局

  1. 走私烟冒充免税品
    2023年5月,深圳警方查处一个专门改装走私烟的窝点。犯罪分子将走私入境的散装烟支重新包装,仿制免税标签,再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据办案民警介绍,这类”免税烟”不仅逃避关税,还可能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2. 高仿烟以假乱真
    烟草专卖局2023年第二季度抽检数据显示,市场上号称”免税正品”的外烟中,近四成是精仿假冒产品。这些假烟使用劣质烟叶,焦油含量超标,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3. 虚假免税凭证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会提供所谓的”免税店小票”“海关证明”等文件。但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凭证多系伪造。2023年3月,上海某”代购”就因伪造免税印章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

案例1:大学生网购免税烟中毒事件
2022年11月,南京某高校学生小张通过微信购买”免税版”万宝路,吸食后出现严重头晕、呕吐症状。经检测,该香烟含有过量尼古丁和不明添加剂。由于卖家已注销账号,小张维权无门。

案例2:直播带货售假案
2023年6月,某平台主播”免税烟哥”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判刑。调查发现,其直播间宣称的”机场免税直邮”香烟,实际来自地下加工厂,销售金额高达300余万元。

案例3:跨境走私团伙覆灭记
2023年7月,一个横跨中越边境的走私团伙被端,该团伙通过蚂蚁搬家的方式,累计走私外烟20余万条,伪装成”边境免税商品”销往内地。主犯王某供述,每条烟的利润可达进价的3倍。

四、监管重拳整治乱象

面对日益猖獗的免税外烟乱象,相关部门已采取多项整治措施:

  1. 海关加强边境管控
    2023年起,全国海关开展”国门利剑”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香烟走私。上半年共查获走私香烟案件156起,同比增长42%。

  2. 网络平台专项整治
    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网信办,要求各平台清理”免税烟代购”相关信息。截至8月,已下架违规商品1.2万件,封禁账号800余个。

  3. 物流环节严格监管
    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快递企业收寄香烟必须查验准运证。多地已开展物流网点专项检查,切断假烟运输渠道。

五、专业人士的忠告

烟草质量监督检验站工程师李明提醒消费者:
– 我国法律规定,个人携带入境香烟不得超过50支
– 正规免税烟仅在指定口岸免税店销售,且需凭出入境记录购买
– 市场上流通的所谓”免税外烟”90%以上不合法
– 购买不明来源香烟可能面临健康风险和法律风险

某海关缉私局负责人表示:”走私香烟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可能成为洗钱、逃税的工具。消费者切勿因小失大,成为违法行为的帮凶。”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相关部门持续打击,但由于利润丰厚、隐蔽性强,免税外烟黑色产业链仍在暗中运作。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烟草制品请认准正规渠道,对来路不明的”免税正品”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