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海关联合烟草专卖局破获多起以”免税香烟代理”为幌子的跨境走私案件。记者调查发现,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平台发布”一手免税烟渠道”“海关特殊关系”等虚假广告,诱骗消费者落入精心设计的骗局。
一、新型走私手法:社交平台成犯罪温床
2023年8月,深圳海关通报了一起典型案例。犯罪团伙通过微信、QQ等平台发布”免税香烟批发”广告,声称”海关特殊渠道”“每箱可省2000元关税”,实际通过”水客”蚂蚁搬家方式走私。该案查获走私香烟1200余箱,案值超3000万元。
无独有偶,今年3月广州海关摧毁的走私网络显示,犯罪者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免税烟代购”教程,通过”一件代发”“云仓直邮”等话术规避监管。执法人员查获的账本显示,该团伙月均走私量高达500箱。
二、骗局三大特征:识别套路保安全
1. 虚假资质包装
2022年上海破获的案件中,嫌疑人伪造”跨境免税特许经营”电子证书,甚至搭建假冒海关备案查询网站。经查,其所谓”海关内部渠道”实为伪造的报关单。
2. 价格陷阱明显
正规进口香烟综合税率约57%,而某地查获的走私案中,嫌疑人报价比正规渠道低40%。江苏消费者王先生反映,支付2万元订金后,对方以”清关延误”为由不断要求追加”保证金”。
3. 物流造假链条
浙江某案件查获的物流单据显示,走私者将香烟伪报为”电子配件”或”日用品”,通过拆分包裹规避检查。部分团伙甚至购买真实快递单号伪造物流信息。
三、监管重拳出击:上半年查获案件同比增长67%
海关总署2023年数据显示:
– 1-6月全国查获香烟走私案件412起
– 同比增长67%
– 案值达12.8亿元
– 打掉走私团伙83个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犯罪呈现技术化特征。某地查获的团伙使用虚拟货币收款,并通过境外服务器操控多个”代购”账号。执法人员提醒,凡声称”保证清关”“免税直邮”的香烟销售均涉嫌违法。
四、消费者如何防范
-
认准烟草专卖许可证
正规商家需具备《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且不得跨区域销售。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指出:”任何形式的网络售烟都属违法,包括朋友圈微商。” -
查验物流信息
真实进口商品可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年度个人额度查询”系统核验。广州海关提醒:”正规跨境商品都有海关核放的电子清单。” -
警惕异常低价
以某品牌香烟为例,国内市场指导价每条450元,若渠道价低于300元极可能是走私货。多地出现以”样品费”“关税预付”等名目实施的诈骗案件。 -
举报渠道
发现可疑线索可拨打12360海关热线或通过”中国反走私”微信公众号举报。2022年通过群众举报破获的案件占比达34%。
五、法律后果警示
根据《刑法》第153条,走私普通货物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2023年5月,福建某案件主犯因走私香烟案值超5000万,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购买走私烟同样面临法律风险,《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规定个人非法购烟最高可处货值金额20%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