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正规渠道低价香烟”的爆料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记者调查发现,全国多地出现打着”免税烟”“内部特供”旗号的低价香烟销售网络,背后暗藏走私、假冒等违法乱象。
一、社交平台惊现”白菜价”香烟广告
“中华软包280/条,芙蓉王160/条,全部正规渠道可验货”——类似的广告在朋友圈、贴吧等平台频繁出现。北京朝阳区居民李先生向记者展示其收到的推销信息:”对方声称是烟草公司内部人员,能拿到‘员工福利价’,价格比市面低40%左右。”
2023年8月,江苏南京警方破获一起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的假烟案。犯罪团伙通过微商渠道销售假冒”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利用消费者贪便宜心理,以”海关罚没”“免税余货”等话术进行包装。
二、暗访低价香烟销售链条
记者以买家身份联系某”低价香烟”供应商。对方发来的价目表显示:
– 中华(硬盒):320元/条(市场价450元)
– 黄鹤楼(软蓝):180元/条(市场价260元)
– 南京(炫赫门):120元/条(市场价180元)
当记者询问货源时,卖家先是声称”烟草公司直供”,后又改口称”东南亚免税店代购”。业内人士透露,这类低价烟主要存在三种情况:
1. 走私入境逃避关税
2. 假冒注册商标
3. 真烟非法跨区域串货
三、触目惊心的造假案例
2022年浙江台州查获的假烟作坊中,不法分子用劣质烟叶添加香精冒充高档香烟。检测显示,这些假烟的焦油含量超标3倍,部分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
更令人震惊的是,2023年广东警方破获的案件中,犯罪团伙通过回收真烟盒二次灌装,连专业验货员都难辨真伪。这些假烟多流向城中村小卖部、工地周边商店等监管薄弱区域。
四、监管部门的雷霆行动
国家烟草专卖局2023年开展”利剑”专项行动数据显示:
– 全国查处假烟案件1.2万起
– 捣毁制假窝点867个
– 查获假烟41.2万件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提醒:”正规卷烟实行全国统一零售价,所谓‘内部渠道’都是骗局。消费者可通过卷烟包装上的32位喷码验证真伪,前4位即代表当地烟草公司编码。”
五、健康与法律的双重风险
医学专家指出,假冒香烟往往使用未经处理的劣质原料,燃烧后产生的苯并芘等致癌物含量更高。法律人士则强调,根据《烟草专卖法》,非法经营卷烟数额超过5万元即构成刑事犯罪。
2023年上海某案例中,消费者因购买走私烟被处以货物价值50%的罚款。而湖南长沙的案例显示,某微商因销售假烟被判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80万元。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