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Peel实体店有卖吗”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这个以”超薄”著称的避孕套品牌,因其独特的营销策略和产品特性,让消费者对购买渠道产生了诸多疑问。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渠道的购买体验存在显著差异。
线上线下渠道差异明显
Peel作为近年来崛起的互联网原生品牌,其销售策略明显倾向于线上渠道。在Peel天猫旗舰店,月销量显示超过2万件,而京东自营店的用户评价也突破了5万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线下实体店的铺货显得零星分散。
“我们在北京朝阳区跑了三家连锁药店都没找到,最后店员告诉我们这牌子主要在网上卖。”90后消费者张先生向记者抱怨道。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上海,白领李女士表示:”公司附近的屈臣氏和万宁都没有,店员甚至没听说过这个牌子。”
不过,记者在深圳部分便利店发现了Peel产品的身影。全家便利店南山科技园店的店员告诉记者:”我们店从去年开始进货,主要放在收银台旁边的展示架上,年轻白领买得比较多。”这种区域差异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的困惑。
品牌方的渠道策略引发讨论
Peel品牌市场部负责人王女士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确实以线上渠道为主,这是基于品牌初创时期的策略选择。但随着品牌知名度提升,正在逐步拓展线下优质渠道。”她透露,目前已经与部分连锁便利店和精品超市达成合作,但覆盖范围还在扩大中。
零售行业专家李明分析指出:”Peel面临的是典型的新消费品牌渠道困境。线上起家的品牌要布局线下,需要面对高昂的渠道成本和复杂的经销商体系。”他举例说明,某新锐美妆品牌在拓展线下时,仅入场费就占到了首年销售额的30%。
消费者体验两极分化
购买渠道的不同直接影响了消费者体验。在社交媒体上,关于Peel的讨论呈现两极化趋势。
微博用户@都市夜归人分享道:”第一次买Peel是在朋友圈看到的广告,下单后第二天就收到了,包装很精致还送了小礼品。”而抖音用户@健康生活家则吐槽:”药店买不到,网上买又要等,关键时刻真的很尴尬。”
更值得注意的是假货问题。部分消费者反映,在不正规的线下店铺购买到了疑似假冒产品。广州天河区市场监管部门上月就查处了一起销售假冒Peel产品的案件,涉案金额达50余万元。
行业观察:新消费品牌的渠道之困
Peel的渠道争议并非个案。近年来,完美日记、三顿半等互联网原生品牌都面临类似的渠道拓展挑战。
以美妆品牌完美日记为例,其在2019年大规模开设线下门店,一度达到200多家,但随后又不得不收缩战线。最新财报显示,其线下门店数量已缩减至120家左右。这个案例表明,线下扩张需要更加审慎的策略。
快消品行业分析师张伟指出:”新品牌需要平衡线上增长与线下拓展的节奏。过早布局线下可能拖累现金流,过晚又可能错失市场机会。”他建议,可以采取”线上为主、线下精选”的混合模式,逐步建立全渠道能力。
区域市场差异显著
记者调查发现,Peel在不同城市的线下能见度存在明显差异。一线城市中,深圳、广州的便利店系统铺货相对较好;新一线城市如杭州、成都仅在部分商圈有售;而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则普遍反映”从没见过实体店有卖”。
这种差异可能与品牌方的区域策略有关。某不愿具名的经销商透露:”Peel目前在重点城市采取直营模式,其他地区则通过经销商少量铺货。他们更看重门店的调性匹配,不会盲目追求覆盖率。”
消费者期待更透明的信息
面对混乱的渠道信息,许多消费者呼吁品牌方提供更明确的购买指引。小红书用户@生活小确幸建议:”官网上应该有个实体店查询功能,像星巴克那样能查到附近哪些店有卖。”目前,Peel官方网站仅显示了线上购买渠道,对线下网点未有明确说明。
法律专家也提醒消费者,购买时应认准正规渠道。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期发布提示,建议购买计生用品优先选择正规药店、超市或品牌授权网店,避免通过不明来源购买,以防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未来趋势:全渠道融合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行业普遍认为全渠道融合是大势所趋。凯度消费者指数最新报告显示,79%的快消品购买仍发生在线下,但其中60%的购买决策受到线上信息影响。
Peel品牌方表示,正在开发”线上下单、线下自提”等创新服务模式,预计下半年将在部分城市试点。同时,他们也在与大型连锁药店系统洽谈深度合作,计划在专业渠道增强品牌露出。
这场关于”Peel实体店有卖吗”的讨论,折射出新消费品牌在渠道建设上的普遍困境。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平衡线上线下,如何打造无缝的消费体验,将成为品牌持续增长的关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