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免税香烟能扫条形码吗”一叶知秋”

近日,一则关于”免税香烟能否通过条形码验证真伪”的讨论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网友”一叶知秋”在某论坛发布的实测视频显示,部分标称”免税”的香烟虽然能够扫描出商品信息,但无法显示完整的流通轨迹,这一发现让本就不透明的免税烟草市场再添疑云。

一、条形码扫不出的秘密:免税香烟监管漏洞浮出水面

2023年8月,杭州海关破获一起案值2.3亿元的免税香烟走私案,查获的”中华”“芙蓉王”等品牌香烟虽带有正规条形码,但经中国烟草专卖局系统验证,这些条形码均为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克隆码”。案件侦办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这些香烟的条形码虽能扫描出基础信息,但在”烟草专卖追溯系统”中却显示”无入境记录”。

类似情况在2022年上海浦东机场的抽查中就已显现。当时海关对30个批次标称”日上免税店”售出的香烟进行检测,发现有17个批次的条形码信息与海关备案数据不符。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香烟的外包装防伪标识几乎可以乱真。

二、免税市场的灰色地带:技术手段难破行业潜规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规定,免税香烟应当通过指定口岸进出,且仅限特定人群购买。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三大监管难点:

  1. 条形码可复制性: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查获的假冒免税香烟中,87%使用真实存在的条形码编号,这些编码多来自境外已注销的烟草企业。

  2. 流通环节失控:北京首都机场海关2021年调研报告指出,约35%的免税香烟最终通过”水客”等渠道流入国内市场。这些香烟的条形码虽能扫码,但系统显示”已核销”,与实际流通状态矛盾。

  3. 验证标准不统一:记者实测发现,同一包标称”韩国免税”的香烟,用”中国编码”APP扫描显示”正品”,而用”烟草专卖”系统查询却提示”非境内流通产品”。

三、国际案例警示:条形码不是”护身符”

2020年,迪拜破获的跨国假烟集团案件显示,犯罪分子通过贿赂烟草公司内部人员,获取了真实的条形码数据库。这些流入欧洲市场的假冒”免税烟”,甚至能通过部分国家的官方验证系统。

更值得警惕的是,2023年3月国际刑警组织通报的”蓝鲸行动”中,犯罪团伙利用越南某免税店的系统漏洞,将走私香烟的条形码与正规出口香烟绑定,使价值800万欧元的假烟获得”合法身份”。

四、技术升级与制度补漏的双重考验

面对这一困局,相关部门已开始多管齐下:

  • 区块链溯源试点:海南自贸港自2022年起对免税烟草启用区块链电子标签,每个销售环节均需扫码验证。截至2023年6月,试点企业违规率下降72%。

  • 大数据监控:全国海关正在建立”免税商品全域追溯系统”,通过比对出入境记录、购买人信息和商品流向,已识别出异常交易线索1300余条。

  • 立法完善:正在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拟增设”免税烟草电子身份证”条款,要求每包免税烟必须绑定购买者出入境信息。

但业内人士指出,彻底解决问题仍需突破两个瓶颈:一是国际间烟草编码标准不统一,二是部分免税店为追求利润放松核验。正如某边境海关工作人员所言:”当扫码枪遇上精心设计的套牌烟,技术优势往往大打折扣。”

五、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

结合多地烟草稽查部门提供的指南,可通过”三看一查”初步判断:

  1. 看激光喷码:正规免税烟应有清晰的”CNT”开头编码(中国免税简称),且与包装条形码后四位一致。

  2. 看税标位置:真品免税烟的”中国关税未付”标应粘贴在开口处,撕下后会留下明显痕迹。

  3. 看包装细节:真品免税烟警示语边框线条为实线,假货多为虚线印刷。

  4. 查专属通道:通过”中国烟草市场”官网验证时,正规免税烟会显示”跨境购”专属查询入口。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第二季度全国查获的假烟案件中,有41%的包装能够通过手机扫码验证,这说明单靠条形码已不能确保商品真实性。正如北京烟草质量检测站负责人所说:”消费者扫描条形码时,看到的可能只是犯罪分子想让你看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