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历时三个月暗访调查,揭开了一条以”海关扣押货”“免税渠道”为幌子的外烟走私产业链。该团伙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海关一手货源”“保真免税烟”等广告,实际销售的却是假冒伪劣卷烟,涉案金额超2亿元。
一、跨境走私团伙浮出水面
2023年5月,广州海关缉私局在珠江口查获一艘改装渔船,船舱暗格内藏有万宝路、爱喜等品牌香烟1.2万条。经鉴定,这批标榜”原装进口”的香烟中,有近40%为高仿假烟。犯罪嫌疑人王某交代,其团伙长期在东南亚组织货源,通过”蚂蚁搬家”方式经广西、云南边境走私入境。
“这些走私烟包装与正品几乎一样,但烟丝质量低劣,焦油含量超标3倍以上。”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表示。检测报告显示,部分样品重金属含量超出国家标准11倍,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
二、社交平台成主要销售渠道
记者调查发现,该团伙在微信、QQ等平台建立20余个”免税烟交流群”,每个群成员超2000人。其发布的广告宣称:”海关扣押货特价处理,一条硬中华只要280元”。实际这些所谓”海关拍卖品”,多是来自地下作坊的假冒产品。
2023年8月,浙江台州警方破获的案例显示,犯罪嫌疑人林某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海关仓库清仓”视频,吸引消费者添加私人微信交易。警方在其仓库查获的3万条香烟中,正品率不足15%。
三、走私链条涉及多省
该产业链呈现明显地域特征:
– 货源端:主要集中在越南、缅甸边境地区
– 运输端:利用广西东兴、云南瑞丽等边境通道
– 加工端:广东汕头、福建云霄等地存在包装造假窝点
– 销售端:通过物流公司发往全国,重点流向江浙沪、珠三角地区
2023年”净网行动”中,上海警方在某保税区仓库查获伪装成电子配件的走私烟8000余条。犯罪嫌疑人利用保税区”一日游”政策,通过虚假转口贸易方式洗白走私货物。
四、消费者权益严重受损
多地消协接到投诉显示,这些所谓”海关货源”存在三大陷阱:
1. 质量陷阱:某消费者购买的”免税七星”经检测不含任何烟草成分,实为香精泡制的劣质代用品
2. 售后陷阱:所有交易采用”款到发货”模式,收货后发现质量问题无法维权
3. 法律陷阱:福建某大学生因代购此类香烟,被以走私普通货物罪追究刑事责任
2023年9月,江苏南京中院判决的案例中,被告人张某通过微信销售走私烟获利86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法官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无论是否知情,参与销售走私卷烟都涉嫌违法犯罪。”
五、监管技术升级应对挑战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查获走私香烟案件同比上升23%,但新型走私手段层出不穷:
– 无人机走私:珠海海关近期截获利用无人机跨境的香烟走私案
– 虚拟货币交易:部分团伙要求使用USDT等加密货币支付
– “化整为零”运输:将整条香烟拆分成单包通过快递寄送
烟草专卖局已建立”全国卷烟市场监管综合平台”,通过激光防伪码、区块链溯源等技术手段加强监管。2023年上线的”烟草云鉴”小程序,可即时扫描验证卷烟真伪,目前日均查询量超50万次。
六、国际协作打击跨境犯罪
中国海关与东盟国家建立”香烟走私情报共享机制”,2023年联合行动中摧毁跨国走私团伙12个。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案件涉及境外赌博集团,采用”烟赌捆绑”模式,要求购烟者下载特定赌博APP才能完成交易。
马来西亚海关向本报提供的资料显示,2023年7月在巴生港截获发往中国的40尺集装箱,申报为”塑料制品”的货柜内藏有香烟8万条。这些香烟外包装印有”专供出口”字样,但经核实均为假冒授权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