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烟草行业从业者向本网爆料,在阿里巴巴旗下1688批发平台上,部分商家以”一手货源”“厂家直销”为幌子,实际销售涉嫌走私或假冒注册商标的香烟产品。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商家通过模糊商品描述、使用暗语交易等方式规避平台监管,形成了一条隐蔽的灰色产业链。
平台惊现”香烟代码”交易 商家规避监管手段隐蔽
在1688平台搜索”香烟”等关键词时,系统会自动提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无法显示相关商品”。但记者更换搜索词后发现,大量商家使用”口粮”“香火”“草料”等替代词进行商品上架。更隐蔽的是,部分商家仅展示烟盒、滤嘴等配件图片,却在商品详情页注明”需要完整产品请加V咨询”。
“这些商家会用特定代码表示香烟品牌,比如’中字头’代表中华,’玉字头’指玉溪。”福建某烟草零售商林先生透露,”交易全程在微信完成,平台只用来引流,这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
实地调查:低价走私烟混充正品 差价最高达60%
记者以批发商身份联系了多家1688店铺。广东东莞某商家明确表示,其销售的”免税中华”每条价格仅为380元,比正规渠道便宜42%。当记者询问货源时,对方称”有特殊渠道从保税区直接出货”,但拒绝提供任何海关证明文件。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商家存在明显的售假行为。浙江义乌某店铺展示的”黄鹤楼1916”包装与正品存在多处差异:防伪标识缺失、条形码印刷模糊、包装盒压纹工艺粗糙。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鉴定后确认,该产品系高仿假冒香烟。
典型案例:跨境走私案牵出1688供货链
2023年8月,深圳海关破获一起涉案金额超2亿元的香烟走私案,现场查获假冒”芙蓉王”“利群”等品牌香烟37万条。案件侦办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部分走私烟通过1688平台销往内地。犯罪嫌疑人王某供述,其团伙在1688注册了5家店铺,用”烟草替代品”名义进行线上招揽,实际通过海运夹藏方式走私入境。
“这些走私烟不仅逃避关税,更可能因储存运输不当产生质量问题。”中国控烟协会法律事务部副主任李建军指出,”走私烟通常未经检验检疫,霉菌超标、重金属含量过高等问题频发。”
平台审核机制遭质疑 消费者维权陷困境
尽管1688平台《违禁信息发布处理规则》明确禁止烟草制品交易,但记者测试发现,使用”戒烟神器”“收藏空盒”等关键词仍能轻易找到相关商品。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敏指出:”平台对商品信息的审核存在明显漏洞,应当建立更完善的关键词过滤和图片识别系统。”
更棘手的是维权难题。湖南消费者刘先生今年3月通过1688购买”特价中华烟”后,发现是假冒产品,但平台以”聊天记录在第三方软件”为由拒绝处理。”钱是通过支付宝付的,但商品交易发生在微信,投诉都不知道该找谁。”刘先生无奈表示。
监管持续加码 多地开展专项整治
针对网络烟草非法交易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自2022年起已开展多轮”净网行动”。2023年专项行动数据显示,全国共查处互联网涉烟案件1.2万起,关闭违规网站及账号8000余个。其中,浙江、广东等地重点整治了1688、闲鱼等平台的违规烟草交易。
“新型网络售烟呈现出跨区域、碎片化特征。”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将推动建立”平台主动筛查+监管部门抽查+社会举报”的三重监管体系,特别加强对商品详情页、客服话术等隐蔽环节的监控。
行业呼吁:建立白名单制度 强化技术监管
多位业内人士建议,电商平台应建立烟草类目白名单制度,仅允许持有《烟草专卖许可证》的企业展示烟草相关产品。同时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追溯。
“相比事后处罚,事前防范更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强调,”平台应当运用AI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反复更换关键词、引导线下交易的商家进行重点监控。”目前,已有部分平台开始测试”语义识别+人工复核”的双重审核机制,对涉烟信息实现分钟级下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