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成烟草非法交易温床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阿里巴巴旗下1688批发平台上,部分商家以”烟具”“香薰”等名义为掩护,实际从事香烟批发交易。这些商家通过隐蔽的关键词设置和图片暗示,构建了一条完整的线上烟草非法交易链条。
“输入’1688香烟批发’就能找到几十家相关店铺,有些直接标注’烟草专用’,有些则用拼音缩写’xyps’代替。”长期关注烟草电商问题的公益组织负责人李明(化名)向记者透露。记者实测发现,搜索”烟具定制”“香薰礼盒”等关键词后,确实出现了大量疑似从事香烟批发的店铺,其中部分商品展示图片中隐约可见知名香烟品牌的外包装。
典型案例:假借”茶叶”名义销售真烟
2023年8月,浙江台州警方破获一起利用1688平台销售走私香烟案件。犯罪嫌疑人张某在平台上以”福建特级茶叶”为商品名,实际销售各类走私香烟。调查显示,该店铺通过平台成交订单超过2000笔,涉案金额达460余万元。
“他们用茶叶罐做伪装,里面装的都是整条的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办案民警介绍,该团伙利用1688平台的批发属性,主要面向中小超市、烟酒店供货,采用”线上接单、线下发货”的模式逃避监管。
类似案例在多地均有出现。2024年初,广州海关缉私局侦破一起案值超千万元的跨境走私香烟案,犯罪团伙同样通过1688平台招揽客户,再通过社交软件完成具体交易。
平台审核机制存明显漏洞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违规商家通常采用以下手法规避监管:
- 关键词替换:使用”香草”“特醇”“口粮”等替代烟草相关词汇
- 图片暗示:商品主图展示空白包装盒,详情页却出现香烟实物
- 分段交易:平台仅展示样品,实际交易转入微信等社交平台完成
“我们在商品审核时主要依赖关键词过滤和图片识别,对于这种刻意规避的行为确实存在识别难度。”1688平台一位不愿具名的审核人员坦言。该工作人员表示,平台每月下架的违规烟草商品超过万件,但仍有大量”漏网之鱼”。
监管困境:法律滞后与执行难
根据《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但在实际操作中,电商平台烟草治理面临多重挑战:
- 法律界定模糊:现行法规对”网络销售”的定义未涵盖社交软件等新型交易场景
- 跨区域执法难:卖家、平台、消费者往往分处不同辖区
- 技术对抗升级:违规商家使用谐音、暗语等不断更新规避手段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处负责人表示:”我们发现很多案件都是先有平台交易线索,实际支付和发货却转到其他渠道,给案件侦办带来很大困难。”
消费者权益与公共健康双重威胁
这些非法网络烟草交易不仅违反法律规定,更带来严重的公共健康隐患:
- 产品质量风险:难以追溯的走私烟、假烟可能含有超标有害物质
- 未成年人接触:网络购买缺少线下渠道的年龄验证环节
- 税收流失:逃避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导致巨额税收损失
中国控烟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通过网络渠道流入市场的非法香烟预计超过80亿支,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近百亿元。
多方共治格局亟待建立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烟草非法交易问题,专家建议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
- 平台责任:电商企业应建立烟草类商品专项审核机制,完善图片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
- 监管创新: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建立电商平台烟草交易动态监测系统
- 法律完善:修订《烟草专卖法》,明确新型网络销售形式的监管要求
- 公众参与:建立便捷的违法线索举报渠道,完善举报奖励机制
“治理网络烟草非法交易需要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平台交易数据与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小明指出。他建议参考金融领域的反洗钱监管机制,建立电商平台异常交易监测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