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开展专项行动,查处多起利用”精仿香烟批发零售价格表”为幌子的非法烟草制售案件。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犯罪团伙通过伪造正规烟草公司价格表、仿冒知名品牌包装等方式,将劣质烟草制品伪装成高档香烟进行销售,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并危害消费者健康。
一、价格表成犯罪工具 仿真度达90%以上
2023年5月,广东省东莞市市场监管局在例行检查中发现,某烟酒行使用的”2023年中华香烟批发价格表”存在异常。经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分公司鉴定,该价格表系伪造品,但仿制精度极高,包含正规公司抬头、防伪水印、商品编码等全套要素,普通商户难以辨别。
“不法分子会定期更新仿制不同版本的价格表,”专案组负责人李警官介绍,”最新查获的第七代伪造价格表,甚至模仿了省级烟草公司电子签章系统生成的动态二维码。”
二、跨省制售网络浮出水面
今年3月,浙江省台州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烟案,现场查获假冒”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12万条,涉案金额超1.2亿元。犯罪团伙在福建漳州设立地下印刷厂,专门仿制各省烟草公司价格表单,通过物流发往全国23个省份。
办案人员透露:”该团伙建立完整产业链,从烟丝采购、包装印刷到渠道分销形成闭环。其仿制的软中华香烟,单条批发价仅85元,不到正品价格的三分之一。”
三、新型销售模式增加查处难度
2023年6月,北京市朝阳区某写字楼内查获一个利用社区团购销售假烟的窝点。犯罪嫌疑人张某通过修改正规电商平台页面源代码,伪造出”烟草专卖”线上商城界面,配合精仿的价格表开展团购活动,两个月内发展下线代理商47人。
“相比传统实体店销售,这种O2O模式更具隐蔽性。”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王科长指出,”犯罪团伙会要求消费者先支付定金,再通过闪送等方式完成交易,全程不留销售记录。”
四、鉴别难度升级 专家支招辨真伪
中国烟草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近期检测发现,最新查获的仿冒香烟在三个方面实现技术突破:
1. 使用激光打孔技术模仿真烟滤嘴的透气孔
2. 通过化学调香复制品牌特有香气
3. 采用高精度印刷还原包装烫金工艺
“消费者可通过三看三摸来初步判断,”质检专家建议,”看包装接缝是否平整,看烟支切口是否光滑,看烟丝颜色是否均匀;摸包装薄膜是否脆硬,摸商标印刷是否有凹凸感,摸烟支弹性是否适中。”
五、多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7月以来,全国已有14个省市开展打击假烟专项行动:
– 上海市查获假冒卷烟仓储点6个
– 河南省破获涉案金额8000万元的制假团伙
– 四川省建立烟草制品溯源大数据平台
– 江苏省将违规商户纳入信用黑名单
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假烟案件1.7万起,同比增长23%,其中涉及伪造价格表单的案件占比达41%。
六、法律专家解读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已判决的案例中,”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刑事辩护律师指出,”伪造烟草公司公文(如价格表)通常会作为从重处罚情节,主犯刑期普遍在5年以上。”
(注:文中涉及案件信息均来自各地公安机关公开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