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通过长达三个月的暗访调查发现,多个社交平台上涌现出大量标榜”免税香烟厂家直销”“海关扣押正品低价批发”的广告信息。这些号称”货真价实”的免税烟批发渠道,背后实则暗藏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一、社交平台惊现”免税烟批发”广告链
在某知名短视频平台,以”免税烟批发”“香烟厂家直销”为关键词搜索,立即出现数百个相关账号。这些账号大多使用”某某烟草贸易”“国际免税商城”等看似正规的名称,发布内容清一色展示成箱的中华、玉溪、万宝路等品牌香烟,配以”厂家直供”“海关渠道”“支持验货”等宣传语。
记者随机联系了其中6个标注”广东发货”的商家,对方均表示可以提供低于市场价30%-50%的各类品牌香烟。一个自称”王经理”的卖家发来的价目表显示:软中华每条380元(市场价约650元)、硬玉溪每条220元(市场价约450元),且承诺”量大从优,万条起批可再打8折”。
二、实地暗访揭开”低价秘密”
为核实真伪,记者以批发商身份前往广州白云区某物流园进行实地考察。在约定地点,一名自称”阿强”的接头人驾驶无牌面包车出现,车内装载着20余箱标注”专供出口”字样的香烟。
“这些都是正品,只是走了特殊渠道。”阿强向记者展示其手机中的仓库视频:近千平米的仓库堆满各种品牌香烟,工人们正在分装打包。他透露,这些香烟主要通过”水客”携带、物流夹带等方式入境,”每个月能走十几个柜(集装箱),主要发往二三线城市”。
令人震惊的是,在后续接触中,另一个供货商”老林”直言不讳:”要便宜还有更便宜的,外观一模一样。”他展示的”高仿烟”每条价格仅为正品的1/3,并声称”在县城小店根本没人能分辨”。
三、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
2023年8月,浙江台州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走私香烟案,查获假冒注册商标且未经检验的走私香烟1.2万条,案值超600万元。犯罪嫌疑人交代,这些香烟通过边境小道偷运入境,再经由物流公司分销至全国。
更早的2021年上海海关通报显示,在某批申报为”塑料制品”的进口货物中,查获夹藏的免税香烟4500条。缉私警察发现,该团伙利用修改物流信息、频繁更换收货地址等手段,已走私入境香烟超10万条。
四、专业鉴定揭开”免税烟”真面目
记者将获取的样品送至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报告显示:
1. 所谓”海关扣押正品”中,30%为真品但系走私入境
2. 45%为使用废弃烟盒重新包装的假冒产品
3. 25%完全为劣质仿制品,焦油含量超标2-3倍
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指出,这些香烟不仅逃避国家税收(每条香烟应缴税费约200元),更严重的是:”地下工厂生产的假烟可能含有过量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五、暴利驱动下的产业链运作
调查发现,这条灰色产业链已形成严密分工:
– 上游:境外生产或收购免税香烟
– 中游:通过”水客”、物流夹带、边境偷运等方式入境
– 下游:社交平台招揽客户,经由物流代收货款交易
某知情人士提供的账本显示,一个中型团伙月均利润可达80-120万元。暴利驱使下,尽管面临最高无期徒刑的法律风险,仍有大量人员铤而走险。
六、监管重拳持续出击
2023年以来,全国海关开展”国门利剑”专项行动,上半年共查获走私香烟案件1562起,同比增长23%。最新实施的《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任何未通过合法渠道进口的烟草制品均属违法。
多位法律专家强调,根据《刑法》第153条,走私普通货物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而根据《烟草专卖法》,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情节特别严重者,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同样可能面临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