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记者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暗访调查发现,国内多家机场免税店香烟销售渠道存在严重的管理漏洞。标榜”100%正品”的免税香烟市场,正被不法分子通过”真盒假烟”“平行进口”“临期改标”等手段大肆渗透,形成了一条从境外到境内的灰色产业链。
一、免税店惊现”套牌香烟”:消费者维权无门
2023年5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免税店内,商务旅客张先生花费1280元购买了两条”中华(硬盒)”。在随后与客户的饭局中,多位资深烟民当场指出该香烟存在”烟丝发黑”“燃烧不均匀”等问题。经专业机构检测,这条所谓的免税香烟竟是用越南代工烟丝填充的仿制品。
“最讽刺的是,包装上的防伪二维码扫描后显示为正品。”张先生向记者展示的投诉材料显示,免税店以”离柜概不负责”为由拒绝处理。类似案例在首都机场、白云机场等地均有发生,仅黑猫投诉平台2023年上半年就收到47起相关投诉。
二、暗访货源渠道:保税仓竟成造假温床
记者以批发商身份接触到一个自称”机场内部渠道”的供应商王经理。在其展示的仓库中,整齐码放着标注”上海浦东保税仓”字样的各品牌香烟,但仔细观察可发现:
- 部分条装香烟的免税标签存在二次粘贴痕迹
- 同一批次的香烟喷码存在规律性跳号
- 外包装钢印深浅不一
“这些都是‘改标货’,把越南版、柬埔寨版的香烟重新包装。”知情人士透露,犯罪团伙通常通过三种方式操作:
- 真盒假烟:回收正品包装填充劣质烟丝
- 平行调货:利用不同国家免税价差倒卖
- 临期改标:篡改即将过期产品的生产日期
三、海关查获特大案件:走私链条浮出水面
2023年3月,深圳海关通报的一起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执法人员在某跨境电商仓库查获12万条假冒免税香烟,案值超1.2亿元。该团伙通过”蚂蚁搬家”方式,将东南亚生产的香烟经香港中转,再利用跨境电商保税政策伪报进口。
走私账本显示,这些香烟最终流向三个渠道:
1. 40%进入二三线城市烟酒店
2. 35%通过社交平台销售
3. 25%回流至部分机场免税店
四、行业潜规则:监管盲区催生暴利
某省级烟草专卖局内部人士透露,免税香烟监管存在三大漏洞:
- 溯源体系割裂:境外采购环节缺乏有效监督
- 鉴定标准缺失:各地对”平行进口”认定不一
- 处罚力度不足:现行法规对售假免税店最高仅处3万元罚款
这使得造假成本与收益严重失衡。以一条市场价650元的中华(软盒)为例:
– 越南代工成本:80元
– 伪造包装:20元
– 行贿通关:30元
– 终端售价:400元
利润率高达300%
五、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
烟草行业专家建议通过”三看一闻”识别:
1. 看拉线:正品有均匀的锯齿状断口
2. 看烟支:真烟滤嘴有同心圆纹理
3. 看烟灰:优质烟丝燃烧后呈灰白色
4. 闻香气:假烟常有刺鼻香精味
记者实测发现,某平台售价380元的”免税中华”,烟支排列松散,点燃后烟灰呈黑色块状脱落,与正品特征明显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