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烟草零售商向本报反映,在1688批发平台上遭遇”挂羊头卖狗肉”的香烟货源骗局。记者历时半个月调查发现,该平台存在大量以”茶叶”“食品”为幌子实际进行香烟批发的店铺,形成了一条游走于灰色地带的非法供应链。
一、茶叶链接背后的香烟交易链
“收到货才发现是发霉的劣质烟,但平台根本不支持维权。”福建漳州的便利店老板林先生展示其1688订单记录显示,今年3月通过搜索”云霄特产”找到某商家,商品页面标注为”武夷山金骏眉礼盒”,实际沟通中卖家承诺”提供与中华口感相似的产品”。
记者以采购商身份联系该店铺,客服立即发来加密价目表:标注”硬阳光”实为利群(阳光)每条220元、”软玉溪”每条135元,较正规渠道低40%左右。当问及货源,对方仅表示”海关扣押品和出口回流货”。
典型案例:
- 2023年12月,浙江台州警方破获的假烟案中,犯罪嫌疑人张某通过1688店铺”安溪铁观音批发”完成交易173笔,涉案金额达82万元
- 今年1月广州海关通报的走私案显示,某团伙将南洋双喜伪装成”工艺品”在1688交易,单月销量超2000条
二、平台审核机制形同虚设
记者测试发现,这些店铺普遍采用三种规避手段:
1. 商品主图使用茶叶罐、月饼盒等包装
2. 详情页刻意模糊处理条形码及烟草专卖标识
3. 交易全程引导转至微信或支付宝私聊
尽管平台要求商家上传《烟草专卖许可证》,但多位卖家向记者承认:”PS个证照就能过审,从来没人实地核查。”某自称月销3000条的商家甚至炫耀:”被投诉就下架商品,换个马甲重新上架。”
数据对比:
审核项目 | 平台要求 | 实际执行情况 |
---|---|---|
资质验证 | 需上传许可证 | 83%样本存在PS痕迹 |
商品关键词过滤 | 屏蔽”香烟”等词汇 | 改用”香yan”等变体 |
投诉处理 | 24小时响应 | 平均处理周期5.7天 |
三、维权困局与健康隐患
由于交易过程的隐蔽性,消费者维权面临三大障碍:
– 资金往来多通过个人账户,无法形成有效交易凭证
– 货物运输采用”人货分离”模式,快递单注明”日用品”
– 部分商家收款后直接注销店铺,最长存活周期不足2个月
更严重的是质量风险。广东省烟草质检站近期抽检的36个网络渠道样品中,有29个检出过量焦油(平均超标2.3倍)、7个含有禁用工业染料。医学专家指出,这类劣质烟更易导致呼吸系统病变,某三甲医院收治的年轻肺癌患者中,31%有长期吸食非法渠道烟草史。
四、监管风暴正在形成
面对愈演愈烈的乱象,多个部门已展开联合行动:
– 国家烟草专卖局将1688列入2024年”净网行动”重点监控平台
–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约谈平台方,要求建立”烟草类目白名单”
– 阿里巴巴集团回应称已升级AI识别系统,二季度下架违规商品1.2万件
但法律界人士指出,现行《电子商务法》对平台责任界定仍显模糊。北京某律所合伙人表示:”当商家用暗语交易时,很难认定平台存在主观放任,这需要立法层面填补漏洞。”
(注:文中涉及商家信息已做脱敏处理,具体案例可查证于相关执法机关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