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正品烟草零售价1688批发平台”的新闻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讨论。该平台以”货真价实”为宣传口号,声称提供正规渠道烟草产品,价格较市场零售价优惠30%-50%。这一现象不仅引发消费者对烟草产品流通渠道的关注,更将行业规范问题再次推向风口浪尖。
一、事件溯源:1688平台烟草批发引争议
记者调查发现,该批发平台主要面向中小型零售商供货,产品涵盖多个知名烟草品牌。平台页面显示,中华(硬)批发价380元/条、玉溪(软)210元/条,相较市面零售价确实存在明显价差。平台运营方在商品详情页特别标注”所有产品均带省级烟草专卖防伪标识”。
“我们与多地烟草公司建立直接合作,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平台客服人员回应称,”所有交易均开具正规发票,完全符合《烟草专卖法》规定。”但当记者要求出示具体供货渠道证明时,对方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提供。
二、行业现状:价格双轨制下的灰色地带
中国控烟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卷烟产量达2.4万亿支,正规渠道销售占比约78%。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省份间的烟草批发价差最高可达15%,这为跨区域串货提供了利润空间。
“理论上烟草实行专卖制度,但实际存在省级中烟公司的竞争。”某省级烟草公司内部人士透露,”部分企业为完成销售指标,会通过特殊渠道加大批发量。”这种情况在2021年云南某烟草公司”超额批发被罚”事件中已有体现,当时该公司因向非签约零售商大量供货被处以800万元罚款。
三、监管难题:新型销售渠道的挑战
随着电商平台发展,烟草销售出现新形态。2023年浙江查处的”微信烟草走私案”中,犯罪团伙通过社交平台发展下级代理,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类似案件在广东、福建等地也时有发生。
“传统监管手段难以应对数字化销售。”市场监管总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电子烟管理办法》已明确禁止线上销售,但对传统卷烟的网络营销仍存在监管盲区。今年3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启动”净网2023”专项行动,已下架违规烟草信息12万余条。
四、消费者警示:低价背后的风险
多地消费者协会接到投诉显示,部分所谓”低价正品”存在质量问题。2022年北京朝阳区法院判决的一起案件中,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的”特价中华烟”经鉴定为假冒产品,涉案商家最终被判处三倍赔偿。
“正规烟草零售商必须有专卖许可证。”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强调,”消费者购买时应认准’中国烟草’统一标识。”据其介绍,目前全国持证烟草零售商约560万户,所有合法销售网点均可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查询。
五、行业变革:标准化建设加速推进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烟草行业溯源体系不断完善。2023年5月,全国烟草生产经营管理平台全面升级,实现”一物一码”全程追溯。同期,广东试点”烟草电子交易平台”,将批发环节全部纳入监管系统。
“未来将加强省级烟草公司间的价格协调。”行业专家分析称。这种趋势在2022年江浙沪地区建立的”价格联动机制”中已现端倪,三地通过统一批发价有效遏制了跨省套利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事件的1688平台页面近期已更新声明,强调”仅面向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商户开放”。平台数据显示,目前通过资质审核的商户约2.3万家,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城市。这种B2B模式是否能够持续,仍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