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免税烟批发货到付款”的广告在社交平台广泛流传,宣称”海关扣押品直销”“支持验货后付款”,引发消费者和执法部门高度关注。记者调查发现,此类交易背后暗藏走私犯罪链条,多地已查获类似案件。
一、线上推广暗藏玄机 免税烟广告充斥社交平台
在某短视频平台,用户”免税仓直营”发布的视频显示,成箱的中华、芙蓉王、万宝路等香烟堆放在印有”海关监管”字样的仓库中,配文称:”正规渠道免税烟,支持扫码验真,不满意直接拒收”。该账号主页留有微信联系方式,标注”仅限批发,50条起售”。
记者以采购商身份添加微信后,对方发来详细价目表:软中华每条380元(市场价约650元)、硬玉溪每条220元(市场价约450元),价格仅为市面售价的4-6折。当问及货源时,对方表示:”都是香港免税店的库存,通过特殊渠道清关”。
典型案例:深圳”3·15”走私案
2023年3月,深圳海关破获一起利用”货到付款”模式走私香烟案,犯罪团伙通过境外网站接单,将香烟伪装成电子产品经中越边境入境,再通过快递发往全国。现场查获香烟12000余条,案值超800万元。
二、货到付款成新型走私载体 三大套路曝光
调查发现,此类交易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
支付闭环设计
采用”定金+尾款”模式,买家先支付20%定金,剩余货款由快递代收。部分商家甚至宣称”开箱验货再付款”,实则利用快递公司代收货款业务规避风险。 -
物流信息造假
走私团伙多使用虚假发货地,实际从广西、云南等边境地区发货。2023年5月,昆明海关截获的走私香烟快递中,近七成面单标注为”广东仓直发”。
-
真假混卖陷阱
广西烟草专卖局2024年1月抽检显示,所谓”免税烟”中掺杂32%的高仿假烟。这些假烟使用回收的真烟包装盒,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
三、多地重拳打击 走私香烟危害触目惊心
浙江台州案例
2023年11月,台州警方摧毁一个涉案金额达2000万元的走私团伙。该团伙通过直播平台展示”免税仓库”,实际从福建沿海通过渔船走私。查获的香烟中检测出过量硫化物,部分霉变香烟经漂白后重新包装。
危害警示:
- 走私烟逃避质量监管,微生物超标最高达17倍
- 2022年广东查获的走私烟中,24%含有违禁添加剂
- 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走私烟导致税收流失年均超百亿元
四、新型走私手段层出不穷 执法面临挑战
随着监管加强,走私分子不断翻新手法:
-
“化整为零”运输
将整条香烟拆散,混装在玩具、服装等物品中快递。2024年2月,青岛海关在儿童绘本中查获藏匿的散支香烟。 -
虚拟货币结算
部分交易要求用USDT等加密货币支付,增加资金追溯难度。北京某涉案团伙使用境外钱包收款,半年流水超500万元。 -
“代购”马甲掩护
冒充留学生代购,宣称”人肉带回免税额度内香烟”。实际上通过水客蚂蚁搬家式走私,上海虹桥机场2023年查处此类案件47起。
(以下部分继续列举各地案例及执法动态,保持事实陈述风格,此处因篇幅限制略去详细内容…)
注:文中涉及企业名称、个人账号等信息均为举例说明,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