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烟草专卖局联合公安部门破获多起利用网络平台非法批发销售香烟案件。这些所谓的”网上批发商城”通过频繁更换域名、使用暗语交易等方式企图逃避监管,其”掩耳盗铃”式的经营模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一、”改头换面”的非法交易平台
2023年12月,广东省烟草专卖局稽查人员在日常网络巡查中发现,一个名为”云端烟仓”的网站涉嫌无证经营卷烟批发业务。该网站首页展示着”厂家直供”“免税香烟”“全网最低价”等诱人标语,商品列表中包含中华、玉溪、黄鹤楼等多个知名品牌,价格普遍低于市场价30%-50%。
“这些网站往往存活周期很短,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参与案件侦办的执法人员表示,”当我们追踪到’云端烟仓’的服务器时,发现其域名已经变更为’烟草汇’,网站界面也做了全新改版。”
调查显示,此类平台平均每7-15天就会更换一次域名,同时采用”关键词替换”等手段规避监管。比如将”香烟”改为”香草”“香叶”,把”批发”说成”批售”“B端供应”。
二、暗语交易背后的猫腻
2024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破获的一起案件中,不法分子甚至开发了专用交易APP。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普通的社交软件,实则内置了加密的商品目录。只有输入特定口令”今日有鲜货”,才会显示真实的香烟批发页面。
“他们建立了完整的暗语体系。”办案民警介绍,”‘红塔’代表红塔山香烟,’软蓝’是指软盒蓝利群,’九五之尊’则是南京九五之尊香烟的代号。”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平台还提供”定制服务”。江苏查获的一个窝点中,执法人员发现了成套的激光打码设备,可以仿制任何品牌的防伪标识。这些伪造的香烟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有些甚至流入正规零售渠道。
三、跨省协作斩断黑色产业链
今年3月,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湖南、福建、四川等六省开展联合收网行动,一举摧毁”新干线烟草批发网”犯罪网络。该平台采用”总部运营+区域代理”模式,已发展下级经销商200余个,涉案金额超1.2亿元。
“他们形成了完整的产供销链条。”湖南省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从假烟生产、包装伪造到网络推广、物流配送,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执法人员在现场查获的账本显示,该平台日均订单量超过300单,高峰期曾创下单日销售额180万元的记录。为逃避监管,他们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周转资金,并通过虚拟货币进行大额结算。
四、新型犯罪手段层出不穷
随着监管力度加大,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法也在不断升级。近期出现的几个新趋势值得警惕:
- 短视频平台引流:通过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烟卡收藏”“开箱测评”等内容吸引客户,再引导至私域交易
- 海外服务器跳转:将网站主体架设在境外,使用CDN加速服务规避IP封锁
- 社区团购模式:以”拼单”“团购”名义组织批量采购,达到批发目的
- 元宇宙概念包装:部分平台开始打着”数字藏品”“NFT烟草”旗号进行营销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处负责人指出:”这些新手法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有的甚至披着合法外衣从事非法经营。”
五、法律专家解读案件特征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教授分析认为,此类案件通常呈现三大特征:
- 主体隐蔽性强:经营者多使用虚假身份信息注册,收款账户也非本人所有
- 证据固定难度大:电子数据易篡改销毁,需要专业技术手段取证
- 危害具有扩散性: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接触烟草产品
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擅自经营烟草制品批发业务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关闭或者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消费者如何识别非法平台
针对日益隐蔽的线上非法烟草交易,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注意以下特征:
- 价格明显低于市场正常水平
- 无法提供正规购买发票
- 商品包装缺少专卖标识或标识模糊
- 支付时要求使用个人账户转账
- 客服回避实体店地址询问
“正规烟草零售店都有专属二维码,扫码可以验证真伪。”一位从业二十年的烟草零售商表示,”网上那些号称厂家直供的,十有八九都是假的。”
目前,全国烟草专卖管理部门已建立”线上巡查+线下打击”联动机制,2023年共查处各类涉烟违法案件4.2万起,查获非法卷烟37.4亿支。同时呼吁公众通过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举报违法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