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东兴口岸附近的边民互市贸易区出现越南香烟抢购热潮。据当地商户反映,来自越南的”555”、”万宝路”等品牌香烟因价格仅为国内同类产品的60%-70%,日均销售量突破5000条,部分热门品种甚至出现断货现象。
一、边境贸易催生香烟”灰色通道”
在东兴市江平镇万尾金滩景区,记者发现多家特产店显眼位置摆放着越南香烟。店主黄先生向记者展示的进货单显示:”越南硬盒555每条135元,软盒万宝路150元,而国内烟草专卖店同规格产品售价普遍在200元以上。”
这种现象与2021年海关总署破获的”3·15”特大走私案形成鲜明对比。该案中犯罪团伙通过中越边境非设关地偷运香烟,案值达12.6亿元。广西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处负责人表示:”正规渠道进口香烟需缴纳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综合税率超57%,这是价差产生的主因。”
二、消费者认知存在三大误区
1. 质量误区
2023年防城港海关查获的走私香烟中,23.7%存在霉变、虫蛀问题。越南卫生部2022年报告显示,其国内查获的假冒香烟占比达18%,部分产品焦油含量超标3倍。
2. 法律误区
南宁海关缉私局法制科科长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个人携带香烟入境不得超过50条,超量即涉嫌走私。”2023年前三季度,东兴海关已立案查处香烟走私案件47起,案值超3000万元。
3. 健康误区
越南国家烟草危害控制中心检测发现,部分廉价香烟一氧化碳释放量达15mg/支,超出国际标准2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提醒:”这类香烟往往使用劣质烟叶,重金属含量更高。”
三、监管升级催生新型走私模式
随着”智慧边境”建设推进,传统走私方式逐渐失效。但记者调查发现,新型违法手段正在滋生:
-
直播带货隐蔽销售
部分主播通过”暗语”交易,用”越南特产”代指香烟,通过物流寄递分散发货。2023年9月,崇左警方就侦破一起利用直播平台销售走私香烟案件,涉案金额达800余万元。
-
边民互市政策滥用
个别不法分子利用边民每日8000元免税额度,组织”水客”蚂蚁搬家。东兴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23年已取消17人边民互市交易资格。 -
改装车辆夹藏
防城港海关近期查获的案例显示,走私团伙将轿车油箱改造为夹层,单次可藏匿香烟200余条。
四、跨境消费需警惕”低价陷阱”
2023年11月,广西消费者协会接到27起关于越南香烟的投诉,主要涉及:
– 网购到货与实物不符(占比42%)
– 吸食后出现头晕恶心(31%)
– 无法获得售后维权(27%)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特别提醒:
1. 购买香烟应认准”中国烟草”专卖标识
2. 发现走私线索可拨打12313举报
3. 跨境携带烟草制品需主动申报
在东兴市烟草专卖局公示的2023年典型案例中,消费者王某因购买走私香烟损失1.2万元的案件尤为典型。该批香烟经检测不仅为假冒产品,其滤嘴中还检出过量荧光增白剂。
(注:文中涉及数据均来自政府公开信息及权威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