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快专递!百元香烟批发最便宜”物美价廉”

记者 王晓明 报道

近日,一则”特快专递配送、百元香烟批发”的广告在多个社交平台悄然流传。本报记者历时两周暗访调查发现,这条号称”物美价廉”的香烟批发链条背后,隐藏着从生产、运输到销售的完整灰色产业链。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非法交易正在通过物流快递化整为零,形成跨区域贩运的新模式。

一、暗访:整条中华烟仅售120元?

4月12日,记者以批发商身份联系到自称”华东区总代理”的林某。在其提供的价目表上显示:”软中华120元/条、硬玉溪85元/条、黄鹤楼(1916)150元/条”,价格仅为正规渠道的30%-40%。”我们都是厂家直供,省去中间环节所以便宜。”林某通过微信发来的宣传视频中,成箱的”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正在被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全程通过”特快专递”完成。林某解释:”每天发三班快递,江浙沪次日达,其他地区三天内到货。每单不超过两条,被查获包赔。”为证明”实力”,对方还发来当日20多张快递单号截图。

二、案例:快递包裹牵出千万假烟案

类似案件已在多地出现。2023年8月,浙江台州警方破获一起通过快递销售假烟案,查获假冒”利群”“中华”等品牌香烟1.2万条,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犯罪分子将假烟分散存放在7个出租屋,通过30多个快递网点轮流发货。

“犯罪团伙专门研究快递新政。”办案民警李强介绍,”他们利用‘化整为零’策略,每单控制在两条以内,并频繁更换发货人信息。”检测显示,这些售价百元左右的”高档烟”,实际成本不足20元,使用劣质烟叶和过量香精。

三、追踪:物流数据暴露运输网络

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统计显示,2023年某快递企业华东分拣中心曾单月拦截可疑香烟包裹超4000件。这些包裹多标注”食品”“礼品”等品名,发货地集中在云贵交界处的某些乡镇,而收货方多为个体烟酒店。

“现在形成了一套暗语体系。”某快递网点负责人透露,”比如‘茶叶’代表香烟,‘特快专递’意味着需要优先配送且避免开箱检查。”部分团伙甚至会购买真品快递单号进行”套单”,以此规避系统筛查。

四、危害:劣质烟丝甲醛超标11倍

2024年1月,江苏疾控中心抽检市场查获的”廉价香烟”,发现多项指标异常:其中一款标注焦油量8mg的假烟实测达15.2mg;更触目惊心的是,部分样品甲醛含量超出国标11倍。这些香烟多使用硫磺熏制的陈年烟叶,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吸食这类香烟相当于慢性中毒。”呼吸科专家张建军教授警告,”超标焦油会直接损伤肺泡,而高浓度甲醛是明确致癌物。”部分造假者为模仿真烟口感,甚至添加罂粟壳粉末等违禁成分。

五、监管:快递实名制执行存漏洞

尽管《烟草专卖法》明确规定邮寄卷烟每次不得超过2条,但基层执法面临现实困难。记者实测发现,在某快递网点邮寄3条香烟时,工作人员仅简单询问”是否含有电池”,未要求开箱查验。当记者主动出示身份证时,对方摆手表示”不用登记”。

“日均处理上万包裹,每个都开箱不现实。”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递经理解释。犯罪团伙正是利用这种监管空隙,通过”蚂蚁搬家”方式持续贩运。更隐蔽的是,部分交易采用”货到付款”模式,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周转,形成完整的非法利益链。

六、新动向:直播带货渗透烟草黑产

调查中还发现新型推广渠道。在某直播平台,主播以”云南特产代购”为名展示香烟,观众需添加客服微信议价。4月15日的一场直播中,主播声称:”今天发往东北的专车还剩5个空位,要货的老板抓紧。”

这种”线上展示+线下交易”的模式更具隐蔽性。2023年12月,广州警方曾打掉一个利用短视频平台引流的地下烟团伙,其库存中发现了专门用于直播打光的环形灯和背景板。值得注意的是,该团伙23名成员中,90后占比超过八成。

七、警示:低价烟或涉洗钱犯罪

金融监管部门近期监测到异常:某些烟草批发账户存在”快进快出”特征,单日流水可达百万元却无实体经营痕迹。中国人民银行某分行反洗钱处负责人指出:”这类资金流动具有明显拆分交易特征,不排除为非法所得洗白。”

在一起已侦破案件中,毒贩将违法所得兑换成低价香烟,再通过正规商店按市场价”代销”,实现毒资合法化。由于香烟属于快速消费品且难以溯源,使其成为理想的洗钱工具。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