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则关于”1688批发网提供特快专递正规香烟货源”的广告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宣称可提供”货真价实”的香烟批发服务。记者调查发现,这类网络香烟批发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多地已出现相关违法案例。
网络平台惊现”香烟特快专递”服务
在1688批发网上,以”香烟批发”“烟草专供”为关键词搜索,能发现数十家标榜”正规渠道”“一手货源”的商家。这些店铺大多使用”闪电发货”“特快专递”等宣传语,部分商家甚至承诺”48小时到货”。
一家名为”华东烟草总经销”的店铺页面显示,其提供的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报价比市场零售价低30%-40%。客服人员向暗访记者表示:”我们是从烟草公司直接拿货,保证正品,走特殊物流渠道,全国包邮。”

多地查获网络售烟违法案件
2023年5月,浙江温州警方破获一起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假冒注册商标香烟案,涉案金额达1200万元。犯罪团伙通过1688、微信等平台招揽客户,利用快递物流将假烟销往全国。
无独有偶,2022年8月,江苏南京海关查获一起跨境走私香烟案,犯罪分子利用”特快专递”渠道,将境外香烟伪装成普通商品入境,再通过电商平台分销。

“这些所谓的’特快专递’服务,实际上是在规避烟草专卖监管。”某省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正规烟草制品流通必须遵守《烟草专卖法》,任何个人和未取得许可证的企业都不得经营烟草批发业务。”
“低价正品”背后的猫腻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网络香烟货源主要存在三类问题:
-
假冒伪劣产品:部分商家销售高仿香烟,外包装与真品几乎无异,但使用劣质烟丝和化学香精。
-
走私水货:通过非法渠道进口的境外香烟,未经我国质检检验,可能存在健康隐患。
-
真烟非法流通:少数不法分子通过特殊关系获取正规烟草,再违规跨区域销售牟利。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处负责人指出:”网上低价香烟99%都是假烟或走私烟,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不仅权益无法保障,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法律专家:网络售烟涉嫌多重违法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教授李伟表示,网络销售香烟至少涉及三重法律风险:
- 违反《烟草专卖法》关于烟草专卖许可的规定
- 可能触犯《刑法》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涉嫌违反《电子商务法》关于禁止销售违禁品的规定
“消费者通过这类渠道购买香烟,一旦发现是假货,往往投诉无门。”李伟教授提醒,”更重要的是,协助运输的快递公司也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平台监管责任引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688平台服务条款明确禁止烟草制品交易,但通过变换关键词仍能找到大量相关商品。这反映出电商平台在违禁品管控方面还存在漏洞。
2023年3月,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多部门开展电子烟市场专项检查,约谈多家电商平台要求下架违规商品。但传统卷烟的网络销售问题依然突出。
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商行业人士透露:”有些商家会使用’香yan”yancao’等谐音、拼音规避审核,平台需要加强AI识别技术和人工复核。”
消费者维权困境
购买了网络”特快专递”香烟的消费者面临维权难题。江西消费者王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在1688购买的10条中华烟经鉴定全是假货,但商家已下架商品,平台以”证据不足”为由未支持退款。
“这类交易往往通过微信私下完成支付,没有正规订单凭证,给后期维权带来很大困难。”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工作人员表示。
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力度
近期,多地烟草专卖部门升级了监管措施:
- 与快递企业建立联合查验机制
- 运用大数据分析可疑交易
- 对电商平台定期巡查
广东省烟草专卖局今年已查处网络涉烟案件47起,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该局市场监管处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关注’特快专递’等新型售烟方式,切断违法烟草的网络流通渠道。”
行业呼吁完善监管体系
中国控烟协会专家指出,治理网络非法烟草交易需要多方合力:
- 电商平台应完善关键词过滤和商品审核机制
- 物流企业需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
- 监管部门要建立跨区域执法协作
- 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烟草制品
“只有形成全社会共治格局,才能有效遏制网络非法烟草交易蔓延。”该专家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