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多个社交平台和电商渠道出现”进口香烟全国发货”“免税香烟货真价实”等广告信息,引发执法部门高度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涉嫌违法的烟草交易正通过更加隐蔽的方式在网络上蔓延。
一、新型网络售烟案件浮出水面
2023年8月,广州海关破获一起特大走私香烟案,查获”万宝路”“爱喜”等品牌走私香烟50余万条,案值逾2亿元。犯罪团伙通过”微商代购”形式,在朋友圈发布”进口香烟直邮”“海关特殊渠道”等虚假宣传,实际通过伪报品名、夹藏等方式走私入境。
今年3月,浙江警方侦破一起利用直播平台销售走私香烟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某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各种进口香烟,以”免税店直供”“支持验货”为噱头,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收款后,从境外走私发货。经查,该团伙月均销售额达300余万元。

二、非法烟草交易的主要特征
-
渠道隐蔽化:从传统实体店转向微信、QQ群、二手交易平台等私域流量渠道。近期更出现使用加密通讯软件联络、虚拟货币交易等新手法。
-
话术套路化:常见宣传话术包括:

- “海关扣押货品低价处理”
- “免税店内部渠道”
- “支持扫码验真”
- “全国快递包邮”
-
物流复杂化:采用多地中转、货品分离运输等方式规避检查。部分案件显示,走私者会将香烟伪装成食品、日用品等普通货物运输。

三、法律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
根据《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

– 经营烟草专卖品必须取得专卖许可证
– 个人邮寄、异地携带卷烟不得超过规定限量(50条)
– 禁止通过网络销售烟草制品
2022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开展的”守护成长”专项行动数据显示,全年查处网络涉烟违法案件1.2万起,关闭违规账号8万余个,涉案金额超15亿元。
四、消费者面临多重风险
-
质量安全隐患:查获案件显示,所谓”进口正品”多为假冒伪劣产品。2023年上海查获的走私香烟中,60%含有超标焦油和有害物质。
-
资金安全风险:常见诈骗手法包括收款后不发货、发送空包裹等。北京朝阳区某消费者因微信购买”免税香烟”被骗3.2万元。
-
法律连带责任:购买走私烟草同样涉嫌违法。江苏某高校学生因多次代购进口香烟被处以行政处罚,并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五、监管持续加码
近期,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多部门出台新规:
– 强化物流寄递环节监管,要求快递企业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
– 建立网络平台涉烟关键词库,实现动态监测
– 对涉案金额超50万元的重大案件实施挂牌督办
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已侦破走私香烟案件470余起,查获各类违法卷烟1200余万支,打掉犯罪团伙90余个。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查获多起利用跨境电商渠道走私香烟案件。
六、识别非法烟草交易的方法
- 查看资质:合法烟草经营者必须公示专卖许可证编号
- 警惕低价: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所谓”免税烟”基本可判定为假货
- 核实渠道:中国烟草总公司是唯一合法进口商,个人声称的”特殊渠道”均属违法
- 举报途径:发现可疑交易可拨打12313烟草专卖举报热线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近期公布的典型案例显示,某团伙通过修改香烟喷码冒充”专供出口”版本,实际是在地下作坊生产的假冒产品,经检测多项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