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则关于”低价外烟货源批发直供”的广告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标榜”物美价廉”“免税直供”等宣传语引发消费者关注。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所谓”低价外烟”背后暗藏走私、假冒等违法风险。
一、”低价外烟”广告泛滥社交平台
在某短视频平台,记者以”外烟批发”为关键词搜索,出现大量标榜”厂家直供”“免税正品”的账号。其中一个名为”国际烟仓”的账号发布视频显示,万宝路、爱喜等品牌外烟售价仅为市场价的60%-70%,并承诺”全国包邮”“假一赔十”。
“现在买一条硬中华要450元,这里同样的钱能买两条半外烟。”一位曾通过微商购买外烟的消费者告诉记者,”刚开始确实便宜,但后来发现味道不对,可能是假烟。”

二、多地查获走私外烟大案
2023年5月,广州海关破获一起案值1.2亿元的走私香烟案,查获包括万宝路、七星等品牌在内的走私香烟37万条。犯罪团伙通过伪报品名、夹藏等方式从香港走私入境,再通过社交平台以”免税正品”名义销售。
无独有偶,今年3月浙江警方侦破的特大跨境假烟案中,犯罪团伙在境外设立工厂仿制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通过”低价批发”的噱头吸引下游经销商,涉案金额高达5.8亿元。

三、行业专家解析低价猫腻
中国烟草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李明指出,正规进口香烟需要缴纳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综合税率超过50%。”所谓’免税低价’外烟要么是走私品,要么是假冒伪劣产品。”
记者对比发现,正规渠道销售的万宝路(硬红)每条零售价约280元,而某些”批发商”报价仅160元。对此,烟草行业分析师张伟表示:”这个价格连成本都不够,不可能是真品。”
四、消费者维权困境重重

北京市朝阳区消费者协会2023年受理的37起烟草投诉中,涉及”微商购烟”的达29起。由于多数交易通过微信转账完成,且卖家使用虚拟身份,消费者维权异常困难。
“付款后就被拉黑了。”大学生小王向记者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他在支付680元购买两条香烟后,卖家便失去联系。”向平台投诉,客服说这是线下交易他们管不了。”
五、监管持续加强但挑战仍存

国家烟草专卖局今年已开展”利剑2023”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互联网非法经营烟草行为。截至6月,全国共查处各类涉烟案件2.3万起,查获非法卷烟17.2亿支。
但执法部门坦言,犯罪分子的手段不断翻新。有的将香烟伪造成”食品样品”邮寄,有的通过”一件代发”模式规避库存风险,还有的使用暗语交易,如将香烟称为”口粮”“特产物”等。
六、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除了法律风险,医学专家更担忧低价外烟的健康隐患。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辰指出:”走私烟和假烟往往使用劣质烟叶,焦油、尼古丁含量超标,还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广东省疾控中心2022年的检测数据显示,在查获的走私香烟中,有43%的样品一氧化碳释放量超出国家标准2倍以上,部分样品检出铅、砷等重金属超标。
七、正规渠道购买指南
烟草专卖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
1. 认准具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实体店铺
2. 查看卷烟包装上的中国烟草专卖标识
3. 扫描卷烟条包上的二维码验证真伪
4. 拒绝明显低于市场价的”特殊渠道”香烟
目前,中国烟草总公司已在全国设立超过500万家正规零售终端,消费者可通过”中国烟草”官网查询附近正规销售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