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香烟批发集中“货真价实”

多地查获假冒伪劣香烟大案 涉案金额超亿元

近日,广州海关破获一起特大走私假冒品牌香烟案,现场查获”中华”“芙蓉王”等假冒名牌香烟5.8万条,案值约1200万元。经检测,这些香烟不仅使用劣质烟叶,焦油含量严重超标,部分样品甚至检出违禁添加剂。

无独有偶,今年3月,浙江台州警方捣毁一个跨省制售假烟团伙,查获假冒”利群”“黄鹤楼”等品牌香烟成品、半成品共计20余万条,涉案金额高达8000余万元。这些假烟通过地下批发渠道流入各地小超市、烟酒店。

批发市场鱼龙混杂 “低价诱惑”暗藏陷阱

记者暗访某大型烟草批发市场发现,不少摊位打着”厂家直销”“免税香烟”的旗号,以低于市场价30%-50%的价格兜售香烟。一位自称”老王”的批发商向记者展示了一款”特供中华”,声称:”这都是从特殊渠道弄来的真货,条码可查,每条只要380元。”

然而,经专业人士鉴定,这些所谓的”特供烟”外包装存在多处瑕疵:防伪标识缺少立体感,烟盒侧面的激光喷码字体不规范,烟丝颜色偏暗且杂质较多。据业内人士透露,这类高仿假烟制作成本不足百元,利润空间巨大。

正规渠道与非法批发的价格博弈

在正规烟草专卖店,一条硬中华香烟的零售价为450元,而批发市场的”同款”价格从280元到400元不等。巨大的价差让不少小商户铤而走险。湖南某便利店老板张先生坦言:”我们这种小店,不从批发市场进货根本赚不到钱。明知道可能有假,但顾客只看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非法批发商还玩起了”真假混卖”的把戏。江苏查获的一起案件中,不法分子将真烟条盒保留,内部替换为假烟,连专业稽查人员都需要开盒检验才能辨别。

新型网络批发渠道兴起 监管面临挑战

随着电商发展,香烟批发已从线下转移到社交平台。记者在多个社交群组发现,大量”烟草批发”“免税香烟代购”广告充斥其中,交易全程采用”暗语”沟通,如”口粮”代指香烟,”肉”代表假烟,”菜”则是真烟。

2023年,重庆破获一起利用短视频平台销售假烟案,犯罪团伙通过直播展示真烟,实际发货全是假货,半年内销售额超2000万元。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手法极具迷惑性。

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专家支招

烟草质检专家李教授指出几个关键鉴别点:
1. 真烟包装印刷精致,颜色均匀;假烟常有套色不准、模糊现象

2. 真烟防伪标识在不同角度会呈现清晰变化;假货防伪效果生硬
3. 真烟烟丝油润有光泽,假烟烟丝干燥碎末多
4. 真烟燃烧速度均匀,假烟容易熄火或燃烧过快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提醒消费者,购买香烟应认准正规专卖店,索要发票,对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所谓”批发价”香烟要保持警惕。同时公布了举报热线,鼓励群众提供线索。

行业整顿进行时 多地开展专项行动

针对香烟批发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部署了”利剑2023”专项行动,重点打击:
– 非法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烟草专卖品行为
– 互联网涉烟违法活动
– 物流寄递环节涉烟违法行为

截至今年5月,全国已查处各类烟草违法案件2.3万起,查获假烟41.2万件,案值逾15亿元。广东、福建等重点地区还建立了烟草、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在这场”货真价实”的博弈中,监管部门与不法分子的较量仍在继续。消费者唯有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才能避免落入假冒伪劣香烟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