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快专递!微商香烟一手货源价格表曝光”鱼目混珠”

近日,一则标注”特快专递!微商香烟一手货源”的价目表在多个社交平台流传,表中显示”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批发价低至市场价5折”。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所谓”一手货源”背后暗藏假冒伪劣、走私逃税等重重黑幕,部分商家甚至用劣质烟草”鱼目混珠”,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价目表疯传背后的暴利链条

在某短视频平台,以”云霄货”“免税烟”为关键词搜索,可找到数百条带有联系方式的推广视频。其中名为”烟草总仓”的账号发布视频展示成箱的”中华香烟”,宣称”厂家直供,支持验货”,软中华报价仅280元/条,较市面零售价低40%。记者以批发商身份联系后,对方发来更详细的电子价目表:

品牌 市场价(元/条) 批发价(元/条) 起批数量
中华(软) 680 280 50条
黄鹤楼1916 1000 450 30条
芙蓉王 250 120 100条

“这些绝对是真烟,只是走特殊渠道免税。”卖家”老林”信誓旦旦地保证。但当记者要求查看烟草专卖许可证时,对方立即转移话题称:”要许可证就去实体店买,我们这里只做熟客。”

真假难辨的”云霄货”骗局

2021年福建云霄破获的制售假烟案显示,当地犯罪团伙设立地下工厂,用劣质烟叶掺杂香精仿制高端香烟。查获的假冒”中华”香烟成本不足30元/条,通过微商渠道以200-300元价格出售。这些假烟不仅重金属超标,燃烧时还会释放有毒物质。

“有些假烟做得几乎以假乱真。”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王向军告诉记者,”最近查获的一批假烟,连防伪标识都能通过手机扫码验证,实际上是克隆了真烟的数据。”

走私香烟的”免税”陷阱

除假冒产品外,部分微商销售的”水货”香烟实为走私物品。今年3月,深圳海关查获一起利用跨境电商渠道走私香烟案,犯罪团伙将4800条香烟伪报为”电子配件”入境。这些走私烟逃避了超60%的税费,但存储运输条件极差,不少香烟在潮湿集装箱内已发生霉变。

“所谓免税烟基本都是骗局。”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姜垣指出,”我国对烟草制品实行专卖管理,任何未经许可的销售都属违法。”

社交平台成重灾区

记者调查发现,微信、QQ、抖音等平台成为违规烟草销售的主要渠道。卖家通常采用暗语交流:
– “口粮”代指香烟
– “云霄货”特指福建云霄产的假烟
– “外贸版”暗示走私商品
– “通”代表可货到付款

这些交易往往通过”埋包”(指定地点隐藏货物)或快递到付方式完成,资金则通过虚拟货币、第三方支付平台流转,给监管带来极大难度。

多地开展专项整治

针对网络违法售烟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自2022年起开展”净网行动”。截至今年5月,全国共查处违法案件2.3万起,涉案金额超15亿元。其中浙江查处的”3·12”专案中,犯罪团伙通过微商发展下线200余人,销售假烟覆盖全国23个省份。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近期判决的一起案例显示,被告人李某通过微信销售假冒”中南海”香烟,因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法院在判决书中特别指出:”利用社交平台售假具有隐蔽性强、扩散快的特点,应从重处罚。”

消费者维权困境

购买到假烟的消费者往往面临维权难。江苏南京的张先生向记者展示他在微商处购买的”发霉中华烟”,”卖家把我拉黑了,向平台投诉也只得到’账号已封停’的回复。”由于烟草专卖的特殊性,这类交易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受害者很难追回损失。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青少年正成为违规网络售烟的主要目标群体。中国疾控中心调查显示,15-24岁吸烟者中,12.5%曾通过互联网购买烟草制品,这一比例较2019年上升了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