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云霄县多家地下作坊因生产”顶级高仿”香烟被查获,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这些作坊生产的假冒名牌香烟,从包装到口感几可乱真,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软件以”免税烟”“外贸原单”等名义销往全国,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一、暗访:高仿烟作坊的”精益求精”
记者通过线人提供的线索,暗访了位于云霄县郊外的一处隐蔽厂房。该作坊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前面是正规的食品加工厂作为掩护,后面则是香烟生产车间。现场查获的制假设备包括激光打码机、烫金机和进口包装机,其精密度甚至超过部分正规烟厂的设备。
“我们用的烟丝是云南和贵州的优质烟叶,香精配方请专业调香师调试过。”一名被捕的制假者交代,他们会对正品香烟进行”逆向研发”,连防伪标识都能做到90%以上的相似度。据悉,这类”精仿烟”批发价每条80-150元,仅是正品价格的三分之一。
二、电商平台成主要销赃渠道
2023年5月,广州警方破获一起通过拼多多店铺销售假烟案,查获的2.6万条假烟均产自云霄。犯罪嫌疑人利用平台”农产品”类目上架商品,以”云霄特产手卷烟丝”为名进行销售,实际通过微信完成交易。类似案件在淘宝、闲鱼等平台也屡见不鲜。
更隐蔽的是”微商”模式。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卖家会在抖音、快手发布”品烟”视频引流,再通过社群运营发展下线。北京朝阳区某快递网点负责人透露:”这些包裹通常伪装成茶叶或零食,面单信息都是假的。”
三、暴利驱动下的”技术升级”
云霄县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2年至今已查处假烟案件47起,但地下生产依然屡禁不止。当地一名从业十余年的打假队员告诉记者:”现在的假烟团伙会高薪聘请印刷技师,最新查获的假烟包装采用立体烫金和微缩文字技术,普通消费者根本难以辨别。”
2023年初,江苏警方破获的案件中,犯罪团伙甚至建立了”会员制”销售体系,通过App下单配送,提供”假一赔十”的售后服务。该团伙头目王某曾是某烟厂技术员,其制作的”中华329”假烟被业内称为”云霄版”,在二手市场能卖到正品70%的价格。
四、健康与税收的双重黑洞
医学专家指出,这类假烟由于使用劣质香精和不明添加剂,焦油含量往往超标3-5倍。北京市疾控中心2022年的抽检显示,查获的云霄产假烟中,62%含有过量重金属和亚硝胺。
更严重的是税收流失问题。国家税务总局估算,全国假烟每年造成税收损失超过200亿元。以一条批发价100元的假中华烟为例,就逃避了约86元的消费税和增值税。部分假烟团伙还涉及洗钱犯罪,将制假所得通过地下钱庄转移境外。
五、监管困境与新型执法手段
当前打假面临三大难点:一是犯罪团伙采用”订单式生产”,仓库与生产线分离;二是利用跨境电商政策漏洞,将假烟混入正规出口商品;三是支付方式转向虚拟货币,资金链难以追踪。
不过新技术正在改变打假方式。2023年3月,深圳海关首次运用量子点荧光防伪技术,在云霄寄出的”茶叶”包裹中准确识别出假烟。浙江等地试点”烟草溯源区块链系统”,通过包装上的纳米级纹路进行真伪鉴定。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