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公安机关联合烟草专卖部门破获系列特大制售假烟案件,犯罪团伙以”香烟批发厂家直销”“一手货源价廉物美”为诱饵,通过社交平台发展下线,涉案金额超亿元。记者调查发现,这类骗局往往打着”免税烟”“外贸尾单”等旗号,实际销售的却是危害健康的劣质烟草制品。
一、触目惊心的制假现场:工业酒精勾兑劣质烟丝
2023年11月,湖南郴州警方捣毁一处藏匿在养殖场内的假烟工厂,现场查获假冒”中华”“芙蓉王”等品牌卷烟2.3万条。令人震惊的是,执法人员发现犯罪团伙使用工业酒精浸泡烟叶加速发酵,生产环境污水横流,霉变烟叶与农药化肥堆放在同一仓库。
“这些假烟焦油含量超标6倍以上,重金属含量是正规香烟的17倍。”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李明(化名)透露,检测发现部分样品含有甲醛等致癌物质,”吸食这类香烟相当于直接吸入工业废气”。
二、新型网络售假链条:短视频平台成重灾区
随着监管加强,假烟销售已从传统实体店转向社交平台。2024年3月,浙江台州破获的”1.17”特大网络售假案显示,犯罪团伙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烟厂直供”“海关罚没”等虚假广告,利用物流代收货款,半年内发展代理200余人。
“他们用真烟包装盒装入劣质烟支,扫码显示的防伪信息都是克隆正规香烟的。”办案民警王勇介绍,该团伙甚至伪造电子烟检验报告,一款售价198元的”进口电子烟”,实际成本不足20元。
三、触目惊心的健康代价:假烟致病案例频发
2023年8月,广东中山医院收治多名出现咳血症状的患者,调查发现均长期吸食”免税店代购”香烟。呼吸科主任医师张建华表示:”这些患者肺部CT显示典型化学性肺炎特征,其病情进展速度远超普通烟民。”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假烟为增强口感添加罂粟壳等违禁成分。江苏徐州查获的某批次假烟中,检测出可待因等成瘾性物质,吸食者会出现类似毒品的依赖性反应。
四、监管重拳出击:2023年查处假烟案件1.2万起
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查处假烟案件1.2万起,查获假烟92.4万件,涉案总值达16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约67%的案件涉及网络销售,犯罪手段呈现”小额多批”“货标分离”等新特点。
“消费者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香烟,不仅权益无法保障,还可能涉嫌违法。”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总队负责人强调,根据《烟草专卖法》,个人邮寄、携带卷烟超过规定数量需办理准运证。
五、专家支招:四招识别真假香烟
-
观察包装:真烟透明纸平整光滑,假烟常有气泡或褶皱。以”中华”为例,真品包装侧面的”CHUNGHWA”字样采用特殊油墨,倾斜时会出现变色效果。
-
查验防伪:正规卷烟均配备唯一的20位追溯码,可通过”中国烟草”官网验证。2024年起,部分品牌新增全息防伪标签,需用专用检测笔照射识别。
-
品鉴烟支:真烟烟丝呈金黄色且粗细均匀,假烟烟丝多含梗签碎末。点燃后真烟燃烧速度均匀,灰烬呈灰白色;假烟容易熄火,灰烬发黑结块。
-
价格比对:当售价低于市场价30%以上时需高度警惕。如某品牌香烟批发价每条500元,若宣称”厂家直销300元”,基本可判定为假货。
(案例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