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背景下烟草违规销售新动向
2023年5月20日,某省市场监管部门在校园周边专项整治行动中,查处一起利用节日噱头违规销售”520女士香烟”案件。执法人员在某中学200米范围内的文具店内,发现该店通过将香烟与文具混装销售的方式,向未成年学生兜售印有爱心图案的细支香烟,单日销售额竟突破3000元。
这并非孤例。近期全国多地出现商家将”520”“1314”等具有情感暗示的数字与烟草产品捆绑营销的现象。据中国控烟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2-2023年期间,涉及”女士香烟”的未成年人购烟投诉量同比上升47%,其中72%的案例与线上隐蔽销售有关。
一、电商平台的”数字密码”交易暗流
记者调查发现,在某知名电商平台搜索”520香烟”等直接关键词时,系统会显示”根据法律法规不予展示”的提示。但将搜索词更换为”520礼盒细支”“数字纪念版收藏”等隐晦表述后,立即出现数十家店铺提供”拍符号发实物”的服务。这些商品页面使用玫瑰、爱心等图案替代真实产品图,价格普遍设定为52.0元或131.4元等具有特殊含义的数字。
“现在都用代号沟通,买家发’要520的粉盒’,我们就懂是要某品牌女士香烟。”一位福建漳州的线上卖家向暗访记者透露,他们通过第三方社交平台完成交易咨询后,再以”文具礼盒”名义在电商平台下单发货。该卖家近30天交易记录显示已完成427笔订单,其中65%的收货地址为高校或中学周边代收点。
二、实体店的”跨界伪装”销售手法
在长三角某三线城市,记者实地走访发现:
– 奶茶店将香烟冷藏柜与饮料柜并排放置,使用相同风格的彩色标签
– 美甲店推出”满520元赠送精美烟盒”活动
– 文具店把香烟拆零后装入笔袋销售
– 便利店用”节日限定礼包”名义搭配销售香烟和糖果
“这些细支烟包装精美,放在化妆品柜台里根本看不出是烟草。”一位曾购买过”520香烟”的大学生向记者展示,某品牌香烟外壳采用镜面设计并附带小镜子功能,”老师家长发现也以为是化妆盒”。
三、校园周边的”时空错位”配送模式
更隐蔽的销售方式出现在即时配送领域。部分商家通过:
1. 夜间配送:集中在晚自习放学时段(20:00-22:00)
2. 地点伪装:将收货地址设为学校周边便利店、快递柜
3. 支付分离:线上支付货款,线下扫码取货
4. 身份规避:使用虚拟号码联系,骑手送达后立即销毁单据
北京某重点中学附近的超市老板透露:”周末经常有穿校服的学生来取外卖,包装上写着’520文具’,实际拆开都是香烟。我们也不想惹事,但平台给每单3元的保管费。”
监管升级与治理难点
2023年4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启动”守护成长”专项行动,重点查处三项违法情形:
– 向未成年人售烟(含电子烟)
– 通过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
– 发布烟草广告或变相广告
但执法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
1. 证据固定难:线上交易采用即时通讯工具沟通,售卖方随时删除记录
2. 定性争议大:”520”等数字是否构成烟草广告存在法律解释空间
3. 跨区域协作复杂:电商平台注册地、经营者所在地、仓储地往往分属不同辖区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网络监管分局负责人指出:”最新发现的违规店铺平均存活周期只有7天,查封后立即更换主体重新注册。我们正在建立关键词库动态监测系统,目前已收录’茶烟”雾棒’等变相表述超过1200个。”
未成年人吸烟率反弹背后的营销陷阱
中国疾控中心2022年青少年烟草调查显示:
– 初中生吸烟率从2019年的5.9%上升至6.7%
– 女生吸烟率增幅明显高于男生
– 尝试吸烟群体中,83%表示首次接触的是”外观新颖”的烟草产品
“这些所谓的女士香烟不仅使用水果口味添加剂,还在过滤嘴添加薄荷醇等成分降低刺激感,本质上是在降低青少年的尝试门槛。”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专家强调,烟草企业正通过”减害”宣传和情感营销,培养新的潜在消费群体。
在广东省某戒烟门诊,16岁患者小林(化名)的案例颇具代表性:”开始觉得520香烟粉色的包装很特别,朋友说抽这个像在喝奶茶。现在每天至少要抽一包,上课时手指会不自觉地发抖。”
多方共治格局中的突破点
面对新型烟草销售乱象,部分地区已探索出有效做法:
1. 上海市推行”健康码式”商户监管,违规售烟场所需完成整改才能恢复烟草经营资格
2. 成都市建立校园周边”百米红线”电子围栏,自动预警可疑订单
3. 杭州市上线”烟草违规随手拍”小程序,两个月内收到有效举报线索1700余条
法律界人士同时建议,应尽快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条例中明确:
– 禁止使用特定数字组合进行烟草营销
– 强化网络平台对隐蔽销售行为的监测责任
– 提高向未成年人售烟的行政处罚标准
“查获的违规香烟往往涉及多个违法环节。”某省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向记者展示近期案件:一批标注”520纪念版”的香烟,经鉴定系非法生产的假冒注册商标商品,且违规添加草莓香精,烟支焦油含量超标2.3倍,”从生产到销售整条链都在钻监管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