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海外代购渠道进行烟草制品走私。记者调查发现,通过社交平台、代购网站等途径,一条跨国烟草走私的灰色产业链正在悄然形成。
一、代购平台成走私新通道
2023年8月,广州海关破获一起利用”水客”走私电子烟弹案,涉案金额达1200万元。走私团伙通过代购平台接单,将日本市场的IQOS烟弹伪装成普通商品,通过”蚂蚁搬家”方式分批走私入境。
“客户在代购网站下单后,我们会把货物拆分成小包裹,找不同的’水客’带过关。”涉案人员王某在审讯中供述。这种模式隐蔽性强,单个包裹价值低,很难引起海关注意。
二、社交平台暗藏交易暗号
在多个社交平台上,记者发现大量使用暗语进行烟草交易的帖子。某二手交易平台中,”口粮”“特供”“外烟”等词汇频繁出现,配图往往是国外香烟的外包装。
2023年5月,上海警方侦破的一起案件中,嫌疑人通过微信群以”代购保健品”为名,实际从事古巴雪茄走私。群内使用”红盒子”“黑管子”等代号指代不同品类,交易全程使用虚拟货币结算。
三、物流环节”花样百出”
走私分子在物流环节极尽伪装之能事:
1. 将香烟混装在食品包装中
2. 使用虚假申报,标注为”日用品”或”礼品”
3. 采取”多批次、小批量”运输方式
4. 选择监管相对宽松的口岸入境
2022年深圳海关查获的案例显示,走私者将200条香烟分装在20个快递包裹中,申报价值均控制在免税额度内,企图规避检查。
四、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根据《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
– 个人携带烟草制品入境不得超过50条
– 无证经营烟草专卖品可处违法经营额20%以上50%以下罚款
– 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2023年初,北京某留学生因长期从事代购香烟业务,被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50万元。
五、监管技术持续升级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
– 2022年共查获走私卷烟案件1.2万起
– 查获走私卷烟37.5亿支
– 案值逾28亿元
目前海关正在推广应用:
1. CT智能审图系统
2. 大数据风险分析平台
3. 区块链溯源技术
4. X光机与缉私犬协同作业
2023年6月,厦门海关通过智能审图系统,在一批申报为”塑料玩具”的货物中查获藏匿的电子烟弹8000余支。
六、消费者权益难保障
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的烟草制品存在多重风险:
– 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
– 无中文健康警示标识
– 缺乏质量安全保障
– 出现纠纷难以维权
2022年消费者协会接到多起投诉,反映通过代购购买的”进口香烟”出现霉变、异味等问题,但由于交易渠道非法,消费者最终难以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