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为Peel的进口香烟因价格混乱、渠道不明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该品牌香烟在国内市场存在严重的”一烟多价”现象,同一款产品在不同渠道价差高达3倍,背后暴露出进口烟草市场的监管盲区。
价目表乱象:从80元到280元的”魔术戏法”
在深圳某跨境电商体验店,记者看到Peel芒果爆珠标价228元/盒,店员强调”这是正规进口版本”;而同一时段,广州某夜市地摊的同款产品仅售85元,摊主声称”免税渠道直供”;更令人惊讶的是,某社交平台上”代购”报价低至68元,且宣称”保证海关溯源码可查”。
从事烟草进出口贸易十余年的王经理向记者透露:”目前市面上的Peel大致分三类:一是通过正规报关缴税的版本,成本约150元/盒;二是’水客’分批携带的’蚂蚁搬家’货,成本能压到90元左右;三是完全假冒的作坊产品,成本不超过30元。”
真假难辨:防伪标识竟成”皇帝的新衣”
2023年8月,杭州海关曾查获一批”高仿”Peel香烟,这批货物外包装与正品相似度达95%,连防伪二维码都能扫描出”正品验证”页面。后经专业机构检测,烟丝中竟掺杂了榆树叶、纸浆等替代物。
“现在造假技术已经升级到’三代仿冒’阶段。”烟草鉴定专家林教授展示了两组对比样本:”真品烟嘴的激光打孔均匀细密,而仿品要么没有打孔,要么用针头粗劣扎孔。更隐蔽的是,有些高仿货会使用正品空盒重新灌装。”
渠道迷局:跨境电商成”洗白”温床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利用跨境电商政策漏洞进行违规操作。2023年双十一期间,某平台”俄罗斯代购店”以”个人物品”名义销售Peel香烟,单日成交2000余单,后经消费者举报,该店铺实际发货地显示为福建某地。
“这种’保税区一日游’的把戏已成行业潜规则。”前跨境电商从业者张先生爆料:”商品先报备为’保税进口’,实际从国内仓库直接发货,利用平台国际物流单号制造跨境假象。去年某头部平台就因此被处罚过。”
健康警示:水果味香烟的”甜蜜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Peel系列主打水果口味,其宣传语”清新果香、健康替烟”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但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23年抽检显示,部分口味添加剂超标严重,其中草莓味样品中乙酰吡嗪含量超欧盟标准11倍。
呼吸科专家赵主任警告:”这些调味剂高温燃烧会产生新有害物质。我们接诊过多个长期吸食果味烟的病例,其肺部CT呈现特有的’雪花状’纤维化,这与普通香烟导致的病变有明显差异。”
监管困局:标准缺失下的”猫鼠游戏”
目前我国对进口香烟的管理存在多重标准:传统烟草适用《烟草专卖法》,而加热不燃烧产品归类为烟草制品,电子烟又有单独管理办法。Peel这类新型产品往往游走在界定模糊地带。
法律界人士指出,2022年上海某公司进口”尼古丁含量0.01%的草本香烟”被海关扣押一案具有典型意义。最终法院以”实际检测尼古丁含量0.72%“判决没收货物,但类似案件各地判决尺度不一。
消费者维权:举证难下的”沉默大多数”
北京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收到关于进口香烟投诉同比增长240%,但成功维权率不足15%。主要障碍在于:72%的消费者无法提供购买凭证,58%的检测机构不接受个人送检,而跨境消费的司法管辖认定更是复杂。
“我花298元买的Peel开盒就发霉,商家却说’跨境商品不支持退换’。”95后消费者小李的遭遇并非个案。记者测试发现,超过六成销售Peel的微商在交易后会立即删除聊天记录。
(注:文中涉及企业及个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