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刊记者接到多起消费者投诉,反映部分标榜”百姓烟酒批发”的超市存在以次充好、真假混卖等乱象。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暗访调查,记者发现这类打着”批发价”“厂家直销”旗号的烟酒店,正在通过多种隐蔽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
一、仿冒名酒灌装产业链浮出水面
在朝阳区某”百姓烟酒批发超市”内,记者以采购商身份接触到自称”厂家直销代理”的张某。其仓库中整齐码放着某知名白酒品牌的空瓶和包装盒,”这些都是从酒店回收的正品包装,灌装后根本看不出区别”。
调查发现:
1. 灌装酒使用每斤15元的基酒勾兑
2. 防伪标识通过特殊渠道批量采购
3. 扫码验证显示”正品”系伪造数据库
4. 主要流向婚宴、企业团购等批量采购渠道
2023年8月,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就曾查处过类似案件。某批发超市将价值38元的低端白酒灌装入茅台酒瓶,以每瓶980元的价格销售给三家婚庆公司,涉案金额达24万元。
二、香烟”调包术”防不胜防
记者在丰台区某超市暗访时发现更为隐蔽的作假手段:
- “开盒不破封”技术:保留原包装塑料膜,从底部切开调换内容
- “拼装烟”手法:将正品烟支与仿冒烟支混合包装
- “日期翻新”:涂改临近保质期的香烟生产日期
“这些烟都是真烟盒假烟支,老烟民抽第一口可能都发现不了。”曾在该类超市工作过的李某透露,越是高档香烟作假比例越高,中华、黄鹤楼等品牌是重灾区。
三、监管盲区催生行业乱象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监管存在三大难点:
- 取证难:商家通常不在店内存放假货
- 鉴定难:部分高仿产品需要厂家专业鉴定
- 追溯难:现金交易为主难以形成完整证据链
2024年1月,海淀区某超市被查获销售假冒某品牌白酒,店主王某竟出示了正规进货发票。后经调查发现,其通过”阴阳进货单”方式,实际进货量远少于票据显示数量。
四、消费者如何识别问题商家
根据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的识别指南,问题商家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 价格异常:明显低于市场正常批发价15%以上
- 货源模糊:无法说明具体进货渠道
- 拒绝开票:以”批发价不含票”为由推脱
- 库存矛盾:店面规模与宣称的库存量不匹配
在东城区某案例中,消费者林先生采购的20条中华香烟,外包装与真品完全一致,但烟支上的激光打码存在重复编号,后经专业机构检测确认系假冒产品。
五、行业整治进行时
近期多地已展开专项治理行动:
- 上海市建立”烟酒溯源平台”试点
- 广州市推行”一店一码”电子台账
- 杭州市开展”透明仓储”认证计划
2023年12月,某连锁批发超市因系统性地将进口葡萄酒原标签撕下,替换为虚假年份标识,被处以货值金额五倍罚款,合计176万元。该案入选当年度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典型案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