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知名B2B电商平台1688上出现大量标榜”烟草一手货源”的批发商家,经调查发现其中存在非法经营、以次充好等乱象。记者通过暗访发现,这些商家利用平台监管漏洞,通过隐蔽交易方式向个人消费者销售烟草制品,严重违反《烟草专卖法》相关规定。
一、平台现”烟草专卖”乱象 商家打擦边球经营
在1688平台搜索”烟草批发”等关键词,可以找到上百家相关店铺。这些店铺大多使用”厂家直供”“一手货源”“免税香烟”等宣传语,商品图片展示各类香烟,但实际交易时却采取隐蔽方式。
“我们主要做外烟批发,万宝路、爱喜这些都有,价格比市面便宜30%。”一位自称王经理的商家向记者表示,当问及是否有烟草专卖许可证时,对方立即改口称”只卖烟具不卖烟”。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商家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规避监管:
1. 商品页面展示烟具图片,实际销售香烟
2. 要求买家添加微信、QQ等社交软件私下交易
3. 使用”茶叶”“礼品”等伪装品名发货
二、典型案例:深圳破获特大网络售假烟案
2023年5月,深圳市公安局联合烟草专卖局破获一起特大网络销售假烟案,涉案金额达1200万元。该犯罪团伙正是通过在1688等平台发布广告,再通过社交软件完成交易。
据办案民警介绍,该团伙从2021年起就在1688开设多家店铺,以”烟草机械配件”为幌子吸引客户。经查,其销售的所谓”免税香烟”实为地下作坊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部分香烟焦油含量超标3倍以上。
“这些假烟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更严重危害公共健康。”深圳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负责人表示。
三、行业调查:超七成”烟草批发”店铺资质存疑
记者随机抽取了1688平台50家标榜”烟草批发”的店铺进行调查,发现:
- 仅有13家公示了有效的烟草专卖许可证
- 28家店铺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不含烟草制品
- 9家店铺使用的营业执照已注销或吊销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商家公然销售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这类产品在我国尚未获得合法销售许可,属于明令禁止的网络销售商品。
四、法律专家:平台需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电子商务法》,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有审核义务。”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律师指出,”如果平台明知或应知商家存在违法行为而未采取必要措施,将承担连带责任。”
《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
–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通过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
– 经营烟草制品批发业务必须取得许可证
– 跨省经营需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商家利用1688平台主要面向企业用户的特性,以”样品”“试用装”名义进行小额交易,实则进行批发销售,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已经涉嫌违法。
五、消费者权益受损案例频发
江苏消费者李先生向记者反映,他通过1688某商家购买的”免税香烟”到货后发现有明显异味。”抽了两根就头晕恶心,后来找专业机构检测,发现是假冒产品,重金属严重超标。”
类似投诉在各大投诉平台屡见不鲜。2023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网络购烟投诉327起,主要问题集中在:
1. 实物与描述不符(占比42%)
2. 收到假冒伪劣产品(占比35%)
3. 交易后商家失联(占比23%)
六、监管部门已开展专项整治
针对网络非法售烟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自2023年4月起开展为期半年的”净网2023”专项行动。截至7月底,已查处相关案件586起,关闭违规网站、账号1243个。
“我们正与主要电商平台建立数据共享机制,通过关键词过滤、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加强监管。”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商家开始转向更隐蔽的销售方式。记者发现,一些1688商家在商品详情页使用”可代发”“支持定制”等模糊表述,实际通过第三方社交平台完成交易,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七、平台回应:已下架违规商品加强审核
面对质疑,1688平台公关部回应称:”我们一直严禁烟草制品交易,对违规行为零容忍。近期已下架相关商品1.2万件,关闭店铺83家,并将配合执法部门调查。”
平台表示已升级审核机制,包括:
1. 加强”烟草”等相关关键词过滤
2. 对可疑交易进行人工复核
3. 建立商家信用评分体系
然而,记者在发稿前再次搜索发现,仍有部分商家通过变换关键词等方式继续经营。如将”香烟”改为”香yan”,”烟草”改为”菸草”等,规避系统监测。
八、行业呼吁:建立多方协同治理机制
中国控烟协会专家指出,根治网络非法售烟问题需要多方合力:
– 电商平台完善技术防控手段
– 监管部门加大处罚力度
– 物流企业落实收寄验视制度
– 消费者提高警惕主动举报
“特别是要斩断假烟流通链条,从源头上打击地下生产窝点。”该专家强调。
随着监管力度加大,网络非法烟草交易正从公开转向更隐蔽的形式。这场关乎公共健康和市场秩序的”猫鼠游戏”仍在继续,如何建立长效治理机制成为摆在各方面前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