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免税正品香烟批发代购”鱼目混珠”

近日,全国多地海关与烟草专卖部门联合破获多起以”免税正品香烟批发代购”为幌子的特大制售假烟案件。据国家烟草专卖局通报,2023年上半年共查处涉案金额超5亿元的假冒走私卷烟案件37起,同比增长42%,暴露出新型网络售假产业链已形成”线上引流+跨境走私+代购洗白”的完整犯罪模式。

一、深圳海关查获”免税香烟”特大走私案:集装箱暗格藏匿假烟2.8万条

2023年5月12日,深圳海关在盐田港查验一批申报为”电子配件”的集装箱时,通过X光机发现图像异常。开箱检查后,海关人员在集装箱特制暗格中查获伪装成”中华”“芙蓉王”等品牌的假冒卷烟2.8万条,案值约4200万元。经调查,该批货物通过社交平台以”免税店直供”“海关扣押品特价处理”等话术进行推广,实际为境外地下工厂生产的劣质假烟。

“犯罪分子采用三层包装迷惑检查,最外层是正规电子产品,中间层放置少量真烟作为样品,最内层才是大批量假烟。”深圳海关缉私局侦查处处长李明透露,该团伙通过修改IMEI码伪造海关溯源信息,使消费者扫码验证时显示”正品通关”。

二、代购产业链暴利惊人:假烟成本不足正品10%

调查显示,一条市场价450元的中华香烟,造假成本仅20-30元。犯罪团伙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暴利:

  1. 原料采购:使用劣质烟叶和工业香精
  2. 包装仿制:高精度印刷设备可复制防伪标识
  3. 物流洗白:伪造免税标签和海关证明文件
  4. 终端销售:微商、短视频平台建立分级代理体系

江苏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近期抽检的”代购免税烟”中,62%的样品焦油含量超标3倍以上,部分检出致病霉菌超标11倍。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建军指出:”这类假烟使用工业胶水粘合,燃烧时释放的苯并芘是正规香烟的7-8倍。”

三、新型网络售假呈现三大特征

  1. 技术升级

    • 使用区块链技术伪造物流信息
    • 开发”防伪验证高仿页面”
    • 通过AI换脸制作”海关清关视频”
  2. 渠道隐蔽

    • 在二手交易平台用暗语交易(如”中支华子”代指中华烟)
    • 通过社交软件”阅后即焚”功能沟通
    • 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拆单邮递”规避监管
  3. 话术迭代

    • 虚构”海关罚没”“保税区尾货”等场景
    • 伪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电子版
    • 提供”假一赔十”的PS检测报告

四、浙江破获涉案1.2亿假烟案:直播带货成新渠道

2023年6月,浙江省诸暨市警方摧毁一个利用直播平台销售假烟的犯罪网络。该团伙雇佣主播在凌晨时段通过”情感聊天室”场景隐蔽带货,使用”机场免税店代购”“烟厂内部福利”等话术诱导下单。查获的账本显示,其单日最高销售额达83万元,累计发展下级代理247个。

“主播会展示所谓海关行李牌和登机牌,实际上都是在摄影棚摆拍。”办案民警介绍,该团伙在福建云霄设有专门造假基地,生产的假烟通过冷链运输车伪装成海鲜货品跨省流通。

五、监管升级:多部门启动”净烟2023”专项行动

针对新型烟草制品违法犯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期推出三项整治措施:

  1. 技术反制
    建立全国烟草制品溯源验证平台,整合海关、税务等13个部门数据,实现”一物一码”全流程监控。

  2. 渠道治理
    要求电商平台对”香烟”“免税”等关键词实施AI过滤,对可疑店铺采取”熔断机制”。

  3. 法律震慑
    依据《刑法》第140条,对制售假烟主犯可处无期徒刑。2023年起将烟草打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

广州海关缉私局副局长陈志雄提醒消费者:”正规免税烟必须通过口岸免税店购买,且每人次限带400支。所谓’批发代购’都是骗局,扫码验证也能被仿冒。”目前全国已开通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鼓励举报违法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