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通过长达三个月的暗访调查发现,国内知名B2B电商平台1688上存在大量以”茶叶”“食品添加剂”等名义伪装经营的烟草批发商。这些商家通过平台正规渠道”暗度陈仓”,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香烟批发交易,涉嫌违反《烟草专卖法》相关规定。
一、”茶叶”包装里的香烟交易
记者在1688平台以”烟草”“香烟批发”等关键词搜索时,平台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无法显示相关结果”。但当记者更换为”茶叶批发”“特殊礼品”等关键词后,立即出现大量可疑商家。
“长期供应各地特产,支持定制包装”——一家名为”XX茶叶商行”的店铺首页这样写道。记者以采购商身份咨询后,客服立即发来加密相册链接,里面赫然展示着中华、玉溪、黄鹤楼等二十余种香烟实物照片,价格仅为市场价的6-8折。
“我们都是正规厂家直接拿货,保证真品。”该客服人员表示,”茶叶只是走账用的,实际发货肯定是你要的货。每天走量很大,深圳、义乌、郑州都可以当面验货交易。”
二、跨境走私的”一条龙服务”
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商家还提供”跨境代发”服务。一家标注为”国际物流服务商”的店铺明确表示:”可代发东南亚、欧美地区,专业清关团队操作,每月稳定出货200件以上。”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跨境走私通常采用”蚂蚁搬家”方式:
1. 将香烟拆散分装进食品包装
2. 通过多个不同收件人分散邮寄
3. 使用虚假申报品名和低报价格
4. 境外有专人负责收货再集中分销
2023年8月,深圳海关就曾查获一起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走私香烟案,涉案金额达1200万元。嫌疑人正是通过1688寻找货源,再以”日用品”名义申报出口。
三、监管漏洞与平台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明确规定:经营烟草专卖品必须取得专卖许可证,任何个人或单位不得私自购销烟草制品。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违法商家往往采用以下方式规避监管:
- 账户租赁:使用他人身份证注册店铺
- 暗语交易:采用”特A”“3号”“方块”等代称
- 线下结算:平台只走少量定金,大额通过私账
- 频繁换壳:一个店铺被查封立即启用备用店铺
法律专家指出,平台方应当承担主体责任。根据《电子商务法》,平台对经营者资质有审核义务,对明显异常的”茶叶商”经营香烟行为应主动监测处置。
四、近期典型案例盘点
2024年1月,浙江台州警方破获一起利用1688平台销售假烟案,查获假冒知名品牌香烟1.2万条,涉案金额超500万元。犯罪嫌疑人交代,其通过平台招揽客户后,全部转为微信交易。
2023年11月,广州海关通报查处一起以”五金配件”名义申报出口的香烟走私案,截获香烟8000条。物流单据显示,这批货物最初就是从1688某商家采购。
2023年6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净网2023”专项行动成果,其中特别点名多家电商平台存在烟草非法经营问题,共查处相关案件2.3万起。
五、行业影响与危害分析
这种网络烟草走私乱象已造成多重危害:
-
税收流失:按我国现行税率,每条香烟含税约60-100元,一个中型走私团伙每月可造成国家税收损失数百万元
-
假烟泛滥:某省烟草质检站报告显示,网络渠道购买的香烟假货率高达34%
-
未成年人接触:网络购买完全无年龄验证,记者测试用学生身份成功下单
-
不正当竞争:正规烟草零售商反映,这些低价走私烟严重冲击合法市场
目前,记者已将调查获得的20余家涉嫌违法商铺信息提交至相关监管部门。国家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回应称,将联合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新一轮专项整治,重点打击网络平台烟草非法交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