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报!微信香烟一手货源批发1688卖家”鱼目混珠”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微信平台涌现大量标榜”一手货源”“厂家直供”的香烟批发商,其中部分商家通过1688等平台进行交易,存在严重的资质造假、以次充好现象。这些卖家利用社交平台的隐蔽性和1688的信用背书,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已引发多地消费者投诉。

一、虚假宣传泛滥:三无产品摇身变”专供出口”

2023年8月,江苏盐城消费者李先生通过微信联系到自称”福建云霄烟草厂直销”的卖家,该卖家展示的1688店铺页面显示月销过万单,商品详情页赫然标注”中华专供出口版”“支持验货”。在收到所谓”免税中华”后,李先生发现烟丝发黑、包装印刷模糊,经烟草专卖局鉴定为假冒注册商标商品。

类似案例在广东深圳更为典型。某微商团队通过1688店铺”鑫隆烟草贸易”发布广告,声称”承接海外代工订单尾单处理”,实际销售的是地下作坊生产的劣质香烟。执法人员查获时发现,该团伙使用的防伪标识竟是用手机扫码生成的虚假页面。

二、隐蔽交易链条:社交平台成违法温床

这些不法商家通常采用”双平台联动”模式:
1. 在微信朋友圈发布”闪电发货”“海关扣押货”等诱惑性广告
2. 引导客户至1688完成交易获取平台担保
3. 实际通过个人支付宝或货到付款结算

2024年初查处的”3·12”特大网络售假案中,犯罪团伙利用该模式在半年内销售假烟23万条,涉案金额超600万元。其1688店铺动态评分始终维持在4.8分以上,靠的是刷单团伙制造的虚假交易。

三、监管重拳出击:平台责任认定成焦点

针对此类乱象,市场监管总局近期约谈主要电商平台时特别指出:
– 1688等平台存在关键词审核漏洞,”烟草代购”“出口尾单”等违规词条未有效过滤

– 部分店铺资质材料系PS伪造,平台形式审查流于表面
– 跨平台违法交易增加了监管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浙江杭州中院判决的典型案例中,某1688卖家因销售假烟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平台因未尽审核义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判决首次明确电商平台对烟草类商品的特殊审查责任。

四、消费者防骗指南:识别”四无”商家

根据烟草专卖局发布的警示信息,正规烟草交易必须具备:
1. 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可全国统一编码查询)
2. 实体经营场所(支持地图验证)
3. 对公账户收款(拒绝私人转账)
4. 开具增值税发票(电子发票需验证真伪)

目前,阿里巴巴已下线涉事店铺327家,微信平台累计封禁相关账号1.2万个。但记者实测发现,变换关键词后仍能搜索到”烟丝”“香草代购”等变体形式的违规商品。

随着电子烟纳入烟草专卖管理,这种乱象有向新型烟草制品蔓延的趋势。某知名电子烟品牌法务负责人透露,其2023年处理的1688平台侵权案件同比激增240%,仿冒产品甚至出现电池爆炸等安全隐患。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