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买烟去哪里拿货1688正规渠道”货真价实”

近日,一则”买烟去哪里拿货1688正规渠道货真价实”的讨论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记者调查发现,确实有部分商家在1688平台上以”茶叶”“礼品”等名义暗中销售烟草制品,这种新型的线上交易模式正在悄然兴起。

网络平台现”擦边球”式烟草交易

记者在1688平台搜索发现,多家店铺以”云南特产”“手工艺品”为名,实际销售各类香烟。一家标注”云南精品特产批发”的店铺客服向记者表示:”需要什么品牌直接发图咨询,支持一件代发”。当记者询问是否为正品时,对方回复:”全部来自正规烟厂,支持验货”。

类似情况不仅存在于1688平台。2023年9月,浙江省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就查处了一起通过拼多多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卷烟案,涉案金额高达1200万元。犯罪嫌疑人通过在商品页面使用”云南特产”“伴手礼”等规避性词汇,实际进行烟草制品交易。

法律红线:个人不得通过网络销售烟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烟草专卖品必须持有烟草专卖许可证才能经营。国家烟草专卖局明确表示,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

2024年1月,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李某因在微信朋友圈销售香烟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法院审理认为,李某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

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报告显示,网络购烟引发的消费纠纷呈上升趋势。主要问题包括:
1. 假冒伪劣产品泛滥
2. 出现质量问题无法维权
3.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4. 未成年人购买监管缺失

北京市朝阳区消费者王先生向记者反映,他通过某电商平台购买的”中华香烟”经专业机构检测为假冒产品,但平台以”商品已下架”为由拒绝处理。”花了正品的钱,买到的却是假烟,想投诉都找不到人。”王先生无奈地说。

正规渠道购买指南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合法购买香烟的渠道包括:
– 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实体店铺

– 机场、车站等特定场所的免税店
– 部分省级烟草公司建设的官方线上平台(仅限批发业务)

国家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切勿轻信网络上的所谓’正规渠道’宣传,购买烟草制品一定要到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实体店,并索要购物凭证。”

平台监管责任亟待加强

多位法律专家指出,电商平台对入驻商家负有审核义务。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教授张伟表示:”平台不能以’技术中立’为由推卸责任,对于明显规避关键词的烟草销售行为,应当建立更有效的识别和拦截机制。”

2023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约谈多家电商平台,要求加强烟草制品线上交易管控。相关平台随后下架了数万个涉嫌违规的商品链接,但记者调查发现,仍有部分商家通过更隐蔽的方式继续经营。

行业观察:供需矛盾催生灰色市场

烟草行业分析师李明认为,部分地区烟草专卖局对零售许可证的严格管控,与市场需求之间形成矛盾,这是网络非法售烟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有些地区多年不发放新的零售许可证,而人口却在增长,客观上为灰色交易提供了空间。”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约有500万烟草零售商户,但近年来新许可证发放数量持续下降。以某省会城市为例,2023年仅新增23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而申请人数超过2000人。

技术手段助力监管升级

面对日益隐蔽的网络售烟行为,监管部门正在运用新技术加强管控。2024年初,国家烟草专卖局上线了”烟草市场网络监测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可疑交易。该系统试运行期间,已协助查处网络非法售烟案件167起。

与此同时,多家电商平台也开始采用AI图像识别技术,对商品图片中的香烟包装进行自动检测。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负责人表示:”我们建立了200多个烟草相关的风险识别模型,2023年共拦截违规商品上架超过50万次。”

未成年人保护任重道远

最令人担忧的是网络售烟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危害。中国控烟协会2023年调查显示,15.6%的受访中学生表示曾通过网络购买过香烟,这一比例较2020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

北京市某重点中学教师刘敏告诉记者:”现在学生买烟太容易了,有些商家根本不会核实年龄。我们班上就发现过学生通过社交平台买烟的情况。”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但在网络交易环境下,年龄验证机制形同虚设。多位专家呼吁,应当建立更严格的网络身份认证系统,切实阻断未成年人购烟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