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低价高品质香烟批发一手货源”物美价廉”

近日,多个社交平台和即时通讯群组出现大量”一手香烟货源”“厂家直销”“免税香烟批发”等广告信息。记者调查发现,这类号称”物美价廉”的香烟批发业务存在重大法律隐患,多地已查获相关违法案件。

线上批发渠道泛滥 价格低至市场价三成

在某知名短视频平台,以”香烟批发”为关键词搜索,可以找到数百个相关账号。这些账号通常使用”诚信经营”“十年老店”等标签,发布各类香烟产品的展示视频,并在评论区留下联系方式。记者随机添加了三个号称”厂家直供”的微信账号,发现其报价普遍比正规零售店低40%-60%。

“中华软包一条280元,硬中260元,玉溪120元,量大从优。”一位自称王经理的卖家向记者发来价目表,并表示”全国可发货,走特殊物流渠道”。当记者询问货源合法性时,对方保证”绝对真烟,有特殊渠道从烟草公司拿出来”。

多地查获非法经营案件

2023年5月,浙江温州警方破获一起特大非法经营香烟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查获假冒注册商标香烟1.2万条,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该团伙通过社交平台发展下级代理,利用物流公司”代收货款”方式完成交易。

同年8月,广州海关缉私局打掉一个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走私香烟的犯罪网络。犯罪嫌疑人通过伪造贸易单据,将香烟伪报为”日用品”走私入境,累计走私香烟50余万条,案值近亿元。

“这些案件反映出当前非法香烟交易呈现组织化、网络化特征。”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违法分子往往利用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通过低价吸引客户,实则销售假冒伪劣或走私商品。

“特殊渠道”背后的猫腻

记者调查发现,所谓”一手货源”主要存在三种违法情形:

  1. 假冒注册商标:不法分子仿制知名品牌香烟包装,使用劣质烟丝生产假烟。广东省烟草质检站2022年抽检数据显示,市场查获的假烟中,焦油含量超标率达73%,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

  2. 走私免税烟:通过边境偷运或”水客”携带等方式入境。这类香烟虽可能是真品,但未经我国关税和消费税征收,属于走私物品。2023年上半年,全国海关共查获走私香烟案件1256起,同比增长23%。

  3. 非法收购倒卖:从正规渠道套购真烟后加价转售。这种行为违反《烟草专卖法》关于烟草制品必须”持证经营”的规定。2022年北京查处的张某案件中,当事人通过雇佣多人分散购买的方式,累计非法收购香烟3000余条。

消费者权益难保障

购买非法渠道香烟存在多重风险。江苏消费者协会2023年第三季度投诉数据显示,关于”网购香烟”的投诉中,68%涉及收款不发货,25%为收到假烟,仅有7%获得退款。

“这些交易多在社交平台私下完成,没有正规合同和发票,一旦发生纠纷很难维权。”法律专家指出,根据《电子商务法》,香烟属于禁止网络交易的商品,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销售本身就涉嫌违法。

监管持续加码

国家烟草专卖局自2022年起开展”守护成长”专项行动,重点清理互联网涉烟违法信息。截至2023年9月,已清理相关链接12.6万条,关闭违规账号3.2万个。同时,联合邮政管理部门加强对物流寄递环节的监管,推行快递实名制和开箱验视。

法律人士提醒,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消费者也应自觉抵制非法香烟交易,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烟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