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福建高仿烟货到付款电话联系方式”掩人耳目”

“高仿烟”线上交易猖獗 隐蔽手法”掩人耳目”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福建省部分地区存在大量通过”货到付款”方式销售高仿香烟的违法交易行为。这些不法商贩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渠道发布广告,以”高仿”“复刻”“免税烟”等名义招揽顾客,交易全程采取隐蔽方式进行。

“要货加微”“全国可发”“支持验货”——在多个社交平台上,类似的广告语屡见不鲜。记者以买家身份联系到一位自称在福建漳州的卖家,对方表示可以提供”与真烟口感99%相似”的高仿香烟,品种涵盖中华、玉溪、黄鹤楼等多个知名品牌,价格仅为正品的三分之一。

典型案例:快递单写”日用品” 交易全程无接触

2023年10月,厦门海关破获一起特大走私假冒卷烟案,查获高仿香烟5万余条,案值超2000万元。犯罪团伙通过物流公司将货物标注为”日用品”“礼品”等,采用货到付款方式交易,买家遍布全国20余个省市。

“我们收到线索称某快递网点频繁收发可疑包裹。”办案民警介绍,”打开后发现外包装是茶叶盒,里面却是整条的假冒名牌香烟。”经查,该团伙通过虚拟号码与买家联系,收款账户也多为购买的他人银行卡,具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

黑色产业链:产供销一条龙 年利润超千万

记者调查发现,高仿烟黑色产业链已形成完整体系:
1. 生产环节: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等地的小作坊,使用劣质烟叶和化学香精
2. 包装环节:高仿包装盒印刷技术成熟,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
3. 销售环节:通过社交平台发展代理,采用”一件代发”模式
4. 物流环节:与个别快递网点合作,虚假申报品名逃避检查

一位曾从事该行业的知情人士透露:”一个中等规模的团伙年销售额可达3000万元以上,利润率超过60%。由于是货到付款,基本没有资金风险。”

监管困境:隐蔽性强 打击难度大

尽管相关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但高仿烟交易仍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包括:
技术隐蔽:使用虚拟号码、网络暗语沟通
物流掩护:虚假申报品名,分批次小量发货
支付隐蔽:采用现金收款或第三方支付平台

取证困难:交易记录删除快,实物证据难以固定

2023年12月,福州警方破获一起涉案金额超500万元的高仿烟网络销售案。犯罪嫌疑人交代:”我们每两周更换一次联系方式,快递单上的电话都是临时买的,收款账户也经常更换。”

健康警示:高仿烟危害更大

医学专家指出,高仿香烟由于使用劣质原料和非法添加剂,对人体危害远大于正规香烟:
– 焦油含量通常超标3-5倍
– 含有大量未经检测的化学香精
– 生产环境肮脏,微生物污染严重
– 无任何质量标准和监管

“抽了两个月这种烟,咳嗽越来越严重。”一位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肺部已经出现阴影。”但由于是非法交易,消费者往往投诉无门。

法律专家:购买销售均属违法

法律界人士强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
– 销售高仿烟涉嫌非法经营罪,最高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购买,金额较大也将被追责
– 快递公司明知是违禁品仍提供运输服务,需承担连带责任

2024年1月,泉州中院对一起涉案金额860万元的高仿烟案作出判决,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100万元。该案中,3名快递员因协助运输也被追究刑事责任。

监管升级:多部门联合整治

近期,福建省已开展专项行动打击高仿烟违法交易:
– 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线上平台巡查
– 烟草专卖局完善物流寄递监管
– 公安机关深挖背后犯罪网络
– 邮政管理部门约谈违规快递企业

“我们建立了大数据监测系统,对异常快递信息进行筛查。”福建省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共查处各类假烟案件1.2万起,但根除这一顽疾仍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