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种以”免税香烟厂家直销”“货到付款保真”为噱头的网络销售骗局在多地出现。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所谓”免税渠道”不仅涉嫌违法,更隐藏着以次充好、收款跑路等重重陷阱。
一、新型诈骗套路:精准利用消费者心理
2023年8月,江苏南京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网络售假烟案。犯罪团伙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中华香烟厂价直供”广告,宣称”支持验货后付款”,实际发货时却采用”到付邮费+货款分离”方式。当消费者发现是假烟时,对方早已注销账号。
典型案例回溯:
- 深圳白领被骗案:林先生通过贴吧联系到”免税烟供应商”,支付2800元购买两条”芙蓉王”,到货发现是劣质假烟,商家失联。
- 大学生代购陷阱:广州某高校学生帮同学代购”免税电子烟”,垫付1.2万元后,收到的却是三无产品。
二、违法销售链条调查
这些所谓”厂家”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 联系方式频繁变更(使用虚拟号段、境外IP)
– 支付方式异常(要求微信/支付宝私下转账)
– 物流信息造假(伪造海关通关单据)
监管部门警示:
国家烟草专卖局2023年专项行动数据显示:
– 查获假冒卷烟案件同比上升37%
– 网络售假占比达68%
– 货到付款类投诉占网购烟草案的82%
三、深度解剖骗术演变
最新诈骗模式呈现三大升级:
1. 技术升级:使用AI合成”厂房视频”
2. 话术升级:伪造”烟草专卖许可证”
3. 流程升级:设立”验货专员”角色降低戒心
记者暗访实录:
某”免税烟批发商”客服对话节选:
> “我们走特殊渠道,每条硬中华只要380元”
> “收到货不满意可以直接拒收”
> “最近海关查得严,要先付30%定金”
四、消费者防骗指南
合法购买香烟必须注意:
1. 认准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实体店
2. 拒绝任何形式的网络烟草交易
3. 警惕”特殊渠道”“内部价格”话术
维权难点提示:
- 电子支付难以追溯
- 货到付款签收即视为验收
- 跨境交易司法成本高昂
五、行业监管动态
2023年10月新修订的《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
– 禁止任何形式网络销售
– 电子烟交易需全流程追溯
– 违法销售最高可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
多地烟草专卖局近期联合网信办开展”清网行动”,已下架违规信息12万余条,关闭违规账号3.6万个。消费者发现相关线索可通过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