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监管漏洞,将越南代工香烟伪装成正规品牌进行销售。记者调查发现,广西边境地区存在大量所谓”越南代工一手货源”的批发代理,这些渠道不仅涉嫌走私逃税,更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
跨境代工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在广西东兴市某物流园区,记者以批发商身份暗访时发现,多家档口公开摆放着”越南代工香烟”“厂家直供”的广告牌。一位自称”阿龙”的代理商向记者展示其”产品目录”,包含20余种仿制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香烟,价格仅为正品的30%-50%。
“这些都是越南工厂代工的,口感几乎一样。”阿龙指着包装精致的”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说,”每月能走30-50件货(每件50条),从凭祥口岸包通关。”当记者质疑产品质量时,对方立即出示所谓”质检报告”,但细看发现检测机构为越南某不知名实验室。

触目惊心的造假手段
2023年8月,防城港海关破获一起特大香烟走私案,现场查获假冒”芙蓉王”“黄鹤楼”等品牌香烟12万条。令人震惊的是,这些香烟不仅外包装与正品高度相似,连防伪标识都采用最新激光技术仿制。经检测,部分产品焦油含量超标3倍,含有未经申报的香精添加剂。
南宁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负责人透露:”现在造假者会先生产正规越南品牌香烟获取通关单证,到境内再更换包装。有的甚至将走私烟与正规进口烟混装运输,给稽查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社交媒体成主要销售渠道
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搜索发现,”越南代工香烟”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800万。在某短视频平台,一条展示”越南代工过程”的视频获赞12万次,评论区充斥着”怎么拿货”“求代理”的留言。部分主播以”免税烟”“外贸尾单”为噱头直播带货,通过”闪购”“秒杀”等方式规避平台监管。
2024年1月,柳州警方破获一起利用社群团购销售假冒香烟案,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元。犯罪团伙通过微信群发展下级代理200余人,采用”一件代发”模式,将仓库设在居民区逃避检查。执法人员查获的账本显示,其客户遍布全国28个省份。
监管困局与健康隐患

尽管相关部门持续打击,但跨境香烟代工乱象仍屡禁不止。业内人士指出,这背后存在三大难题:
1. 管辖权争议:代工厂设在越南,销售行为发生在中国,跨国执法协作效率低
2. 检测标准差异:越南允许添加的部分香料在我国属违禁物质
3. 违法成本低廉:查获的多数是小代理,幕后老板难以追踪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非法香烟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李明(化名)表示:”近两年接诊的多例青少年肺病患者,都有吸食廉价外烟史。检测发现他们尿液中含有二甘醇等工业溶剂成分,这些物质在正规香烟中严格禁用。”

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
面对日益隐蔽的造假手段,烟草专卖部门建议消费者通过以下方式识别:
– 检查包装印刷质量:正品香烟包装色彩饱满、边缘清晰
– 验证防伪标识:通过官方400电话或扫码查验
– 注意价格差异:正规进口香烟含税价不会低于100元/条
– 观察烟丝状态:优质烟丝呈金黄色,粗细均匀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以”越南代工”为关键词搜索,仍能发现数十家店铺以”外贸原单”“免税正品”等名义销售可疑商品。部分商家为规避审查,将商品图片处理为”烟盒样式收藏盒”,实际交谈中却承诺”保证真烟”。
跨境协作打击成效初显
2023年以来,中国与越南警方联合开展”清源行动”,已打掉跨境制假团伙17个。最新数据显示,广西边境查获的走私香烟数量同比下降38%,但新型走私方式仍在涌现。近日,崇左海关就在一批申报为”塑料制品”的货物中,查获采用真空包装的散装烟丝500公斤。
“这些烟丝入境后会被重新包装,贴上假冒的完税标签。”海关工作人员介绍,”犯罪团伙现在采用’蚂蚁搬家’式走私,单次数量不大但频次高,增加了查缉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