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如何购买云霄香烟一手货源“探骊得珠”

近日,在某知名电商平台出现多起以”探骊得珠”为暗号的云霄香烟交易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这种利用传统文化典故作为交易暗语的新型违法销售模式,正在形成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一、平台惊现”探骊得珠”暗语交易

2023年11月,浙江杭州市场监管部门在例行网络巡查时,发现某电商平台多家店铺以”福建特产工艺品”“收藏级云霄出品”为名进行销售,商品详情页却出现”探骊得珠”“龙渊探宝”等暗示性极强的宣传语。经查证,这些店铺实际在进行云霄香烟的非法交易。

“我们注意到这些店铺的成交量和评价存在异常。”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网络交易监管分局负责人表示,”购买者清一色给出’物超所值”老客户回购’等模板化好评,且交易时间集中在深夜。”

二、暗语交易背后的产业链

调查显示,这类交易通常采用”线上引流+线下交易”的模式:

  1. 前端展示:商家在电商平台展示工艺品、土特产等合法商品
  2. 暗号沟通:通过商品标题、详情页嵌入”探骊得珠”“九龙戏珠”等特定暗语
  3. 私域转化:引导消费者添加微信、QQ等社交账号
  4. 地下交易:在社交平台完成询价、付款和物流安排

福建省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透露:”违法分子将’云霄香烟’称为’珠子’,’一条’说成’一串’,’批发’称作’采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暗语体系。”

三、典型案例揭示交易套路

案例1:跨省物流”马甲”运输

2023年9月,广州警方破获一起案件。犯罪团伙将香烟伪装成”电子元件”,通过物流公司发往全国。收件人需提供”探骊得珠”暗号才能取件,警方现场查获假冒品牌香烟1200余条。

案例2:直播带货”打擦边球”

今年3月,某直播平台主播以”福建非遗技艺展示”为名,在镜头前展示香烟包装工艺,引导观众通过”扣1探珠”等方式获取购买渠道,单场直播涉案金额达50万元。

案例3:社区团购”裂变”销售

江苏南京某社区团购群以”拼团特产”名义组织香烟团购,采用”老带新送珠”的奖励机制发展下线,形成三级分销网络,三个月内发展会员超2000人。

四、违法销售呈现新特征

当前云霄香烟非法销售呈现三大新趋势:

  1. 技术对抗升级:使用区块链钱包收款、境外服务器搭建交易网站
  2. 渠道隐蔽化:借助二手交易平台、同城配送等”点对点”交易方式
  3. 群体年轻化:主要消费群体从40岁以上向20-35岁年轻群体转移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处负责人指出:”违法者现在更多采用’小额多次”化整为零’的运输方式,单个包裹价值控制在行政处罚标准以下,增加了查处难度。”

五、多部门联合整治行动

针对这一现象,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已采取多项措施:

  •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净网2023”专项行动,下架违规商品链接2.3万条
  • 国家邮政局实施”百日攻坚”,重点检查电子烟、香烟等违禁品寄递
  • 公安部部署”昆仑2023”专项行动,破获相关案件470余起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0月新修订的《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电子烟网络销售,违法者最高可处违法经营总额5倍罚款。

六、消费者权益受损严重

购买这类非法香烟的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1. 质量问题:多地检测显示,查获的”云霄香烟”焦油含量超标3-5倍
  2. 维权无门:90%的受害者因交易本身违法而不敢报案
  3. 信息泄露:多个交易平台存在收集倒卖用户信息行为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2023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烟草类非法交易投诉中,52%涉及支付后不发货,38%收到假冒伪劣产品,仅有10%的消费者选择报警处理。

七、法律专家解析违法后果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教授指出,参与此类交易可能面临三重法律风险:

  1. 行政处罚:根据《烟草专卖法》,无证经营烟草最高可处违法经营总额20%罚款
  2. 刑事责任:涉案金额超5万元即构成非法经营罪,最高可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3. 连带责任:提供支付结算、物流运输等帮助者同样需承担法律责任

2023年8月,浙江台州法院判决的一起案件中,三名主犯因非法经营罪分别获刑3-7年,涉案金额高达2700万元。

八、识别防范违法销售的建议

为避免陷入非法烟草交易陷阱,专家建议:

  • 认准”中国烟草”统一标识和专卖许可证
  • 警惕”特供”“免税”“内部渠道”等宣传用语
  • 拒绝通过个人账户转账等非正规支付方式
  • 发现线索可通过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举报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通报,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共查处各类涉烟违法案件4.7万起,查获非法卷烟37.4亿支,涉案金额达81.3亿元,其中网络案件占比首次突破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