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1688云霄烟价目表”鱼目混珠”

近日,国内知名B2B电商平台1688上出现多份标注”云霄香烟批发价目表”的商家信息,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标榜”厂家直销”“免税香烟”的商家,实则通过平台进行非法烟草交易的灰色产业链条,其操作手法与去年福建警方破获的”8·12”特大假烟案如出一辙。

一、平台现”云霄烟”价目表 低价诱惑暗藏猫腻

在1688平台搜索栏输入”云霄香烟”,立即弹出数十家标注”云霄特产”“原厂直供”的商家页面。其中一家名为”闽南烟草批发”的店铺首页,赫然展示着标注”2023最新云霄烟价目表”的图片,中华、玉溪、黄鹤楼等知名品牌香烟的报价仅为市场价的30%-50%。

“整条软中华只要380元,这个价格连成本都不够。”从事烟草零售二十余年的张老板向记者透露,正规烟草专卖渠道的软中华批发价就要600元以上,零售价更是超过700元,”这些低价烟要么是假冒伪劣,要么就是走私水货”。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商家在商品描述中普遍使用暗语:”云霄特产”代指假烟、”免税香烟”暗示走私烟、”口粮”代表散支销售。部分商家甚至直接在详情页注明”图片仅供参考,具体加微咨询”,将交易引导至平台监管之外的社交软件。

二、仿冒手段升级 “鱼目混珠”难辨真伪

记者以批发商名义联系了其中三家店铺,对方均表示可以提供”与真烟口感一致”的产品。一位自称”王经理”的卖家发来的样品显示,这些香烟的外包装几乎可以乱真,不仅仿制了防伪标识、条形码,连烟草专卖的激光喷码都做到高度相似。

“现在的假烟分为A货、B货不同档次。”福建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李科长介绍,A货使用近似原料模仿真烟口感,B货则是完全劣质的替代品,”不法分子往往先用A货建立信任,等客户大批量进货时掺入B货,这就是典型的’鱼目混珠’手法”。

这种操作模式与2022年漳州警方破获的假烟案高度相似。该案中犯罪团伙先在社交平台展示少量高仿香烟获取信任,待客户下单后,将价值仅30元/条的劣质烟混入发货,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

三、平台监管存漏洞 灰色产业链屡禁不止

尽管1688平台客服表示”严禁烟草制品交易”,但记者发现这些商家通过不断更换关键词、使用谐音字等方式规避审查。一个标注”云宵土特产”的店铺,实际销售的就是云霄产假烟,月销量显示已达2000+笔交易。

“电商平台成为假烟销售新渠道。”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支修益指出,不法分子利用平台审核机制漏洞,通过分解交易环节(平台展示、社交软件洽谈、物流代收货款)完成非法交易。2023年上半年全国查获的假烟案件中,有37%涉及电商平台交易。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非法烟草往往流向校园周边和小型便利店。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学附近的文具店老板承认,店里销售的”特价香烟”就是从电商平台进货,”学生们零买散支,根本分不出真假”。

四、法律风险与健康隐患并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未经许可经营烟草专卖品将面临违法经营额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还需追究刑事责任。2023年3月,浙江台州一网店店主就因通过1688引流销售假烟,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50万元。

“假烟的危害远超想象。”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表示,劣质烟草不仅焦油量超标,还可能含有重金属、硫磺等有害物质。检测数据显示,部分假烟的一氧化碳释放量达到正规香烟的2-3倍,长期吸食会大幅提升肺癌风险。

目前,记者已将相关线索提交至平台方和烟草专卖部门。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回应称,已对涉事店铺进行封禁,并将配合执法机关开展进一步调查。福建省烟草专卖局也表示,近期将开展”净网2023”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网络非法烟草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