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爆出”正品烟批发网”打出”超长保质期”的广告语,这出黑色幽默让整个烟草行业哭笑不得。就像对着牛群演奏贝多芬交响曲,商家这番操作既荒诞又讽刺——谁不知道香烟根本不需要标注保质期?这场闹剧背后,折射出网络烟草销售的乱象和某些商家黔驴技穷的营销手段。
事情要从2023年说起。随着电商平台监管趋严,一些烟草批发商开始转战隐蔽的网络渠道。他们像打游击战一样,在社交媒体、小众论坛甚至暗网开辟新战场。今年3月,某”正品烟批发网”突然打出”独家供应超长保质期香烟”的旗号,还煞有介事地标注”保质期长达5年”。这波操作直接把业内人士看懵了——根据《烟草专卖法》,香烟包装上本就不标注保质期,因为烟草在适当储存条件下几乎不会变质。商家这个”创新”无异于给冰块标注”本品特别冰凉”。
深入调查发现,这个网站所谓的”超长保质期”根本是偷换概念。他们把烟草行业通行的3年最佳品吸期包装成”保质期”,还刻意夸大到5年。就像把白开水说成”纯度99.99%的H₂O”,看似专业实则忽悠。更可笑的是,网站展示的”质检报告”居然是用图像处理软件PS的,检测机构公章模糊不清,检测标准号也是胡乱编造的。这种拙劣的造假手法,连初中生都能识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荒诞营销?根源在于网络烟草销售的畸形生态。2022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非法网络售烟渠道每年交易额超过80亿元。这些商家为了在监管夹缝中求生,不得不编造各种离奇卖点。有的吹嘘”特供烟”,有的虚构”免税烟”,现在又冒出个”超长保质期”,简直是把消费者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一位从业20年的烟草经销商苦笑:”这就像给鱼推销防淹死保险,完全多此一举。”
消费者王先生的遭遇颇具代表性。他在该网站花高价买了所谓”超长保质期”香烟,结果收到货发现就是普通香烟,包装上连生产日期都没有。要求退货时,客服竟理直气壮地说:”烟草本来就不会过期,标注保质期是我们的增值服务。”这种诡辩逻辑,堪比卖空气的声称”本品特别新鲜”。更可怕的是,经专业机构检测,这些烟丝里竟然掺杂了劣质烟草和香精,尼古丁含量超标2.3倍。
法律专家指出,该网站至少涉嫌三项违法:首先是违反《广告法》的虚假宣传,其次触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欺诈条款,最严重的是涉嫌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根据刑法规定,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数额超过5万元就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可笑的是,在被执法人员查处时,网站负责人还在狡辩:”我们没说香烟会过期,只是强调它特别耐储存…“这种诡辩,就像小偷辩解”我没偷钱,只是帮别人保管钱包”。
这场闹剧最终以网站关停、负责人被立案侦查告终。但留下的教训值得深思:在监管日益完善的今天,为什么还有商家前赴后继地玩这种”对牛弹琴”式的把戏?或许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暴利让人丧失理智。一包成本30元的假烟,在网上能卖到180元,600%的利润足以让人铤而走险。但再精巧的话术也改变不了违法事实,就像给牛弹琴弹得再动听,牛终究不会鼓掌。
讽刺的是,在该网站被封后,又冒出几个模仿者,有的声称”永久保质期”,有的鼓吹”越陈越香”。这些后来者似乎没学到教训,反而在荒诞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消费者应该记住:我国合法的烟草销售只有实体专卖店一种渠道,任何网络售烟不是骗局就是违法。下次再看到”超长保质期香烟”这种宣传,不妨把它当笑话看——毕竟,对着牛弹琴最可笑的从来不是牛,而是那个自以为在演奏天籁之音的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