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组名为”DJ烟系列全部图片大全”的图集在各大社交平台疯狂刷屏。这个原本只在小众电子音乐圈流传的视觉符号,突然以”不甘示弱”的姿态闯入大众视野,就像夜店里突然打亮的主舞台灯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要理解这场视觉风暴的来龙去脉,得从三年前说起。2021年夏天,国内电子音乐节迎来爆发式增长,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当年电子音乐类演出场次同比增长217%。在这个背景下,一种被称为”DJ烟”的舞台特效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音乐节现场——那些随着低音炮声浪翻滚的彩色烟雾,配合着激光束在夜空中勾勒出迷幻的几何图形,很快成为raver们(电子音乐爱好者)心中的标志性记忆。
起初只是演出公司的技术手段,谁也没想到这些转瞬即逝的烟雾会被赋予文化内涵。直到去年有位叫阿琛的95后视觉设计师,把三十多场音乐节拍摄的DJ烟照片整理成册,配上赛博朋克风格的滤镜和故障艺术效果,发在了一个小众电子音乐论坛。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石头,这套图集在圈内激起层层涟漪,三个月内被下载了12万次,连德国知名电子音乐杂志《Rave!》都专门做了报道。
今年开春,事情开始变得有趣。某短视频平台有个叫”电子云饲养员”的账号,把DJ烟图片做成动态壁纸合集,配上魔性的蒸汽波音乐,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800万。评论区里挤满了不明真相的网友:”这是新型烟花吗?”“求问最后那个紫色烟雾是什么香薰?”最绝的是有微商开始用这些图片当背景卖电子烟,逼得原作者不得不在每个文件角落打上”禁止商用”的水印。
五月初的转折点来得猝不及防。某顶流明星在私人派对的背景墙用了DJ烟元素,被狗仔拍到后直接送上热搜。粉丝们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开始全网搜图,让”DJ烟系列全部图片大全”这个关键词搜索量一夜暴涨6000%。现在打开任何一个图片网站,都能看到各种魔改版本:有的被P上星座图案变成十二星座限定款,有的叠加了水墨效果号称”国风烟雾”,最离谱的是有家婚庆公司推出了”DJ烟主题婚礼套餐”。
这场荒诞又精彩的出圈大戏里,最耐人寻味的是不同群体的反应。硬核raver们痛心疾首,在贴吧发长文《救救真正的DJ烟文化》;设计师们忙着接商业订单,有人靠卖定制版烟雾素材月入十万;而大多数跟风传播的普通网友,可能根本不在乎这些图片背后的意义,就像不知道夜店洗手间里那株发光植物是真是假。
如今打开原作者的社交账号,最新动态停留在上个月底:”当初拍这些只是想记录转瞬即逝的美好,现在它们变成了我不认识的样子。”配图是张未经修饰的现场照片,没有炫酷的滤镜,只有一束最普通的白色烟雾,在黑暗中被追光灯照得微微发亮。这或许就是所有亚文化符号走向大众的宿命——当它们不甘示弱地闯入主流视野时,注定要在误解与追捧中,褪去最初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