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烟草行业版图上,福建云霄卷烟厂曾经是个响当当的名字。这家始建于1952年的老牌国企,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度是闽南地区的纳税大户,其生产的”云福”牌卷烟更是当地人心中的记忆符号。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2003年中国加入WTO后烟草行业加速市场化改革,这个偏居东南一隅的县级烟厂逐渐陷入困境——设备老化、品牌边缘化、市场份额逐年萎缩,到2015年时年产量已不足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
转机出现在2018年。那一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启动”烟草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云霄卷烟厂抓住这股东风,在福建省烟草公司支持下启动”目不转睛”技改项目。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背后,是投资3.6亿元的全自动生产线改造计划,工人们戏称这是”要把机器盯出火花来”的攻坚战。
改造过程堪称惊心动魄。老厂区的拆迁与新设备的安装需要同步进行,就像给飞行中的飞机更换引擎。技术团队在德国进口设备与国产系统兼容性问题上连续攻关47天,期间有工程师累到在控制台前睡着。最紧张时,全厂300多名员工三班倒,硬是在2020年春节前完成了主体工程。当时任项目总指挥的李建国回忆:”大年三十晚上,当第一条生产线吐出合格烟支时,很多老师傅摸着崭新的设备哭了——他们知道,这个老厂终于活过来了。”
智能化改造带来的变化超乎想象。新引进的ZJ119高速卷接机组每分钟能生产10000支香烟,效率是旧设备的2.5倍;视觉检测系统可以0.01秒内识别出微米级的瑕疵,精准度堪比”电子显微镜”。更关键的是,数字化中控平台实现了从原料投料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追溯,这让云霄卷烟在2021年首次通过欧盟TPD认证,拿到了出口欧洲的通行证。
但真正的蜕变发生在产品端。技术团队将传统闽南晒烟工艺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开发出”低温慢烤”新工艺。就像慢火煲汤般,通过72小时精准控温,最大程度保留烟叶的原始香气。这项创新让2022年推出的”观山海”系列一炮而红,单款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成为福建中高端卷烟市场的黑马。老客户惊讶地发现,包装上那幅用激光微雕技术呈现的武夷山水,在不同角度会呈现晨昏变化——这恰是”目不转睛”品牌理念的绝妙诠释。
市场给出了最真实的反馈。2023年企业年报显示,云霄卷烟年产量回升至37万箱,利税总额较改造前增长218%,员工平均收入翻了一番。更令人惊喜的是,其研发的”低焦油高香气”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项突破让中国烟草在国际标准制定中首次拥有话语权。现在走进厂区,会看见智能AGV小车穿梭运送原料,90后工程师通过AR眼镜调试设备,展示厅里挂着”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奖牌——这个曾经濒临淘汰的老厂,已然蜕变成行业智能化改造的样板工程。
在2024年春季的全国烟草工作会上,云霄经验被作为典型案例推广。董事长林向阳的发言意味深长:”所谓’目不转睛’,不仅是盯着设备改造,更是要永远盯着市场需求和技术前沿。”如今这个62岁的老企业正谋划新动作:投资1.2亿元建设烟草萃取物实验室,要把传统制烟工艺推向生物科技新赛道。就像他们办公楼前那棵百年榕树,老枝发新芽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