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非精仿香烟货到付款厂家直销”鱼目混珠”

近日,一种标榜”非精仿香烟厂家直销”的灰色交易在社交平台蔓延。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宣称”支持货到付款”“免税低价”的销售渠道,正通过伪造资质、以次充好等手段实施诈骗。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查处相关案件,揭开这条游走于法律边缘的黑色产业链。

一、暗流涌动的”直销”骗局

2023年5月,江苏淮安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网络售假案。犯罪团伙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中华、玉溪厂家直供”广告,声称”采用同种烟丝但未贴牌”,实际用劣质烟草掺杂香精制作。该案查获假冒卷烟1.2万条,涉案金额超800万元。

“这些商家刻意模糊’非精仿’概念。”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指出,所谓”未贴牌正品”实为三无产品。检测显示,部分产品焦油含量超标3倍,使用工业硫磺熏制,存在严重健康隐患。

二、货到付款背后的套路

诈骗分子通常采用以下手法:
1. 伪造资质文件:河北石家庄某案例中,嫌疑人PS烟草专卖许可证,将”零售”篡改为”批发”
2. 物流环节做手脚:浙江查获的案例显示,骗子要求快递员代收货款后立即转账,等消费者发现质量问题已无法追溯
3. 打时间差:山东警方发现,有团伙专门选择节假日发货,利用市场监管空窗期

2023年3月,重庆消费者王先生收到”软中华”后察觉异常:外包装缺少激光防伪码,烟支接嘴处有胶水痕迹。经专业机构鉴定,该批香烟使用霉变烟叶,甲醛含量超标17倍。

三、监管重拳整治乱象

国家烟草专卖局2023年专项行动数据显示:
– 上半年查处非法经营案件2.4万起

– 关闭违规网络账号12.8万个
– 捣毁假烟生产窝点136个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平台出现”变异”广告话术:
– 将”香烟”替换为”香yan”“yancao”
– 用”口粮”“精神食粮”等暗语指代
– 通过网盘、加密相册分享产品图

四、健康与法律双重风险

医学专家警告,劣质烟草制品可能导致:
– 重金属中毒(铅、砷等含量超标)
– 呼吸系统急性损伤
– 增加肺癌风险3-5倍

法律人士强调,根据《烟草专卖法》:
– 个人非法经营数额5万元以上即构成犯罪
– 明知假烟仍运输、储存将承担连带责任
– 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目前,多部门已建立”线上监测、线下打击”联动机制。消费者可通过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举报可疑线索。专家建议,购买烟草制品应认准正规零售店,查验专卖许可证编号是否与店铺信息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