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春市部分烟酒店铺悄然上架多款包装精美的外国爆珠烟,其中一款名为”探骊得珠”的印尼产爆珠烟引发年轻消费者追捧。记者历时两周调查发现,这些未经海关检验的进口烟草制品正通过跨境代购、社交平台等渠道流入本地市场,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一、网红爆珠烟席卷春城 学生群体成消费主力
5月12日下午,在长春大学城附近的”环球烟酒”店铺内,记者看到柜台显眼位置陈列着十余种色彩艳丽的外烟。店主李某向记者推荐:”这款’探骊得珠’最近特别火,薄荷+荔枝双爆珠,年轻人就喜欢这个新鲜劲儿。”售价45元/包的价格比国产爆珠烟高出近一倍,但据称”每天能卖出去二三十包”。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4月长春海关曾查获一批案值83万元的走私爆珠烟,其中就包含该品牌。海关通报显示,这些香烟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由”水客”从珲春口岸分批携带入境。时隔一年,同类产品再次现身市场,反映出走私烟草屡禁不止的现状。
二、暗访跨境代购链条 物流环节暗藏猫腻
记者以批发商身份联系到一位自称”东北烟王”的微商。其朋友圈每日更新数十种外烟视频,包括韩国”RAISON”、日本”MEVIUS”等品牌。该微商透露:”‘探骊得珠’现在走海运集装箱进来,每次混装200条在日用品里,被查概率不到5%。”
这种走私模式与2022年大连破获的”3·15”走私案高度相似。当时犯罪团伙将675箱香烟伪装成玩具申报,案值高达2100万元。长春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查获的走私烟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中俄边境口岸”蚂蚁搬家”、跨境电商伪报品名、国际快递夹带。
三、健康隐患与监管困境并存
这些未经检验的爆珠烟存在明显安全隐患。吉林省疾控中心2023年抽样检测显示,部分走私爆珠烟的焦油含量超标2-3倍,且添加了我国禁用的草莓醛等香精。长春中医药大学呼吸科主任王建军指出:”长期吸食可能导致支气管黏膜损伤,青少年使用风险更高。”
尽管《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未贴中国烟草专卖标识的外烟不得销售”,但执法面临现实困难。朝阳区某市场监管所负责人坦言:”微商交易隐蔽,实体店往往’样品陈列、仓库取货’,取证难度大。今年已查处7起案件,但相比庞大的市场需求只是杯水车薪。”
四、新型营销手段推波助澜
在短视频平台,以”爆珠烟测评”为标签的内容播放量超过8000万次。记者发现多位长春本地博主通过”口感对比”“开箱视频”等方式变相带货,其中”探骊得珠”因”炸珠瞬间特效”成为热门拍摄道具。这种隐蔽推广方式规避了《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对烟草广告的禁令。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商家将爆珠烟包装成”社交礼物”。桂林路一家咖啡馆甚至推出”买咖啡送爆珠烟”活动,服务员称:”很多女生买来当生日礼物,觉得比普通香烟时髦。”这种营销策略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烟草消费场景。
五、多部门联合整治进行时
面对这一现象,长春市已启动”清源2024”专项整治。5月8日,市公安局联合烟草、海关等部门突击检查了光复路等三个物流集散地,查获涉嫌走私香烟1200余条。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队长张岩介绍:”重点监控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等重点区域,同时建立’异常订单大数据预警’系统。”
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据《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数额超过5万元即构成犯罪。2023年长春中院审理的刘某走私案中,被告人因销售走私爆珠烟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万元。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不仅面临健康风险,还可能成为走私链条的共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