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警方破获以”特快专递配送”“货到付款”为幌子的跨境走私香烟案件,涉案金额超亿元。记者调查发现,这类犯罪团伙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正品外烟”“全国直达”等广告,利用消费者对免税外烟的需求实施诈骗。
一、新型走私模式:快递化运作+货到付款
2023年8月,广州海关缉私局侦破一起特大走私香烟案,犯罪团伙通过”线上接单+跨境走私+国内快递”的模式,在半年内走私万宝路、七星等品牌香烟37万条,案值达1.2亿元。该团伙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特快专递48小时达”的广告,使用虚假物流信息规避监管。
典型案例:
- 深圳”3·15”走私案:犯罪团伙租用保税区仓库作为中转站,将走私香烟伪装成电子产品发货
- 杭州跨境诈骗案:消费者收到的”货到付款”包裹中,高价香烟实为劣质仿冒品
- 重庆网络售假案:所谓”免税正品”香烟经检测均为假冒注册商标商品
二、犯罪链条深度剖析
(一)上游采购环节
走私集团在境外设立空壳公司,通过”蚂蚁搬家”方式分批采购。越南、菲律宾等地成为主要货源地,部分团伙甚至伪造原产地证明。
(二)中游运输环节
- 海运集装箱夹带(占比42%)
- 边境便道偷运(占比35%)
- 国际快递伪报品名(占比23%)
(三)下游销售网络
犯罪团伙已形成专业化分工:
– 技术组负责搭建仿冒电商平台
– 推广组运营数百个微信/QQ营销号
– 物流组与个别快递网点勾结改换面单
三、触目惊心的诈骗手法
手法一:虚假宣传
- 使用”海关扣押货”“免税店尾货”等话术
- 伪造检验检疫证明等文件
- 盗用正规烟草公司资质图片
手法二:物流欺诈
- 虚假发货地显示”香港”“澳门”
- 使用”XX国际快递”等仿冒物流名称
- 人为制造”海关清关”物流状态
手法三:质量陷阱
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抽检发现:
– 72%的”货到付款”香烟为假冒产品
– 部分香烟焦油含量超标3倍以上
– 查获的所谓”免税烟”无任何防伪标识
四、血淋淋的受害者案例
案例1:大学生网贷买烟陷债务危机
北京某高校学生小张,通过微博广告分期购买”日本免税七星烟”,收货后发现是假烟,但已背负2.3万元网贷。
案例2:企业主遭遇连环诈骗
浙江义乌王先生轻信”货到付款”承诺,先后支付8万元订购”古巴雪茄”,最终收到一箱劣质烟丝。
案例3:跨境代购变走私共犯
广州李女士帮网友代购香烟赚取差价,因涉案金额达15万元被追究刑事责任。
五、监管重拳持续出击
2023年以来执法部门专项行动成果:
1. 全国海关查获走私香烟案件同比上升67%
2. 市场监管总局下架违规信息12万条
3. 公安部督办特大案件28起
重点打击方向:
- 非法支付结算(查处地下钱庄23个)
- 物流运输环节(约谈快递企业9家)
- 网络推广平台(封停违规账号4.2万个)
六、消费者识别指南
正规渠道特征:
□ 具备《烟草专卖许可证》
□ 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 包装有中文警示标识
□ 可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网站验证
高危预警信号:
× “免税”“走私”等敏感词
× 要求微信/支付宝私下转账
× 物流信息显示多国中转
× 价格低于市场价30%以上
七、最新案件动态
2024年1月,上海警方破获利用直播带货销售走私香烟案,主播以”保税仓直发”为噱头,实际从福建沿海非设关地走私。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查获香烟成品及包装材料30余吨。
新型犯罪趋势:
- 开始利用短视频平台引流
- 开发专用APP接单
- 采用虚拟货币结算
- 设立多层代理制度
(注:文中数据来自国家烟草专卖局2023年度报告及公开案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