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政策的落地实施,2025年烟草行业批发价格迎来新一轮调整。据本刊记者多方调查发现,全国范围内烟草批发价格普遍上涨8%-12%,部分高端品牌涨幅甚至超过15%。这一轮价格调整不仅影响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更将对终端零售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政策调整成涨价主因 税收杠杆作用显现
2024年底,财政部联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调整卷烟消费税的通知》成为此轮涨价的直接推手。通知明确规定,自2025年1月1日起,甲类卷烟消费税从56%上调至58%,乙类卷烟从36%上调至38%。这是继2015年后我国首次调整卷烟消费税税率。
“这次税率的调整幅度看似不大,但传导到批发环节就会产生明显的价格波动。”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首席分析师张明远向记者解释,”以一条批发价500元的香烟为例,税率提高2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成本直接增加10元,这还不考虑叠加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还同步修改了计税价格核定办法。新规要求按照卷烟实际销售价格的60%作为计税基准,较原先的55%有所提高。双重政策叠加下,烟草企业的税负成本显著增加。
品牌分化明显 高端产品领涨
记者获取的独家价格监测数据显示,不同品牌和品类的香烟呈现出差异化的涨价态势:
- 中华(软):批发价从每条680元上调至750元,涨幅10.3%
- 玉溪(硬):从450元调整至495元,涨幅10%
- 红双喜(硬):从220元涨至240元,涨幅9.1%
- 中南海(3mg):从380元上调至420元,涨幅10.5%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定位高端的黄鹤楼(1916)系列涨幅达到13.5%,单条批发价突破900元大关。而部分区域性品牌如白沙(精品)等则采取了相对保守的6%-8%的调价策略。
“高端香烟消费群体价格敏感度较低,这给了厂商更大的调价空间。”某省级烟草公司销售部负责人透露,”实际上部分奢侈烟品牌在去年底就已经开始试探性涨价,这次不过是顺势而为。”
产业链连锁反应 零售端跟涨在即
批发环节的价格变动正在产业链上产生连锁反应。记者走访北京多家烟酒店发现,虽然目前零售价格尚未普遍调整,但店主们纷纷表示将在春节销售旺季结束后跟进调价。
“批发价涨了,我们肯定要跟着涨。”海淀区一家连锁便利店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像中华烟现在拿货价涨了70元,零售价至少得从750调到820才能保持原来的利润空间。”
云南某烟草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接到烟叶收购价上调5%的通知:”虽然幅度不如成品烟大,但对烟农来说也是个好消息。毕竟这两年化肥、人工成本涨得太厉害了。”
特殊事件影响 部分地区现囤货现象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轮调价前夕,市场上出现了几起引人注目的特殊事件:
事件一:深圳查获特大香烟走私案
2024年12月,深圳海关破获一起案值超2000万元的香烟走私案件,查获各类香烟15000余条。据嫌疑人交代,正是听闻即将涨价的消息,才铤而走险企图牟取暴利。
事件二:上海某烟草仓库遭哄抢
2025年元旦期间,上海浦东某烟草配送中心发生经销商集中提货导致秩序混乱事件。目击者称,当天有超过200家商户前来抢购囤货,最终不得不调用警力维持秩序。
事件三:电商平台下架违规烟草产品
记者注意到,1月以来,多个电商平台已下架数千件涉嫌违规销售的烟草产品。平台方表示,这是配合监管部门防止借涨价之机扰乱市场秩序的行动。
行业深度调整 中小企业承压
价格上涨的背后,烟草行业正在经历深度调整。根据中国烟草总公司内部文件显示,2025年将淘汰产能落后的中小烟厂5-8家,重点培养3-5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大型烟草集团。
“小厂没有规模优势,成本控制能力弱,这次涨价其实是被动跟涨。”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分析道,”相反,大集团可以借机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端产品占比。”
数据显示,2024年烟草行业利润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而此次价格调整有望使行业整体利润率回升0.8-1个百分点。但这种复苏很可能是结构性的——头部企业获益更多,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国际对比:中国烟草价格仍处低位
尽管此轮涨幅明显,但横向对比来看,中国烟草价格仍处于全球较低水平。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报告显示,中国卷烟平均价格仅为美国的1/3,英国的1/4。考虑到购买力平价因素,中国烟价甚至不足发达国家的1/5。
“从控烟角度看,我国烟草价格还有很大上调空间。”公共卫生专家李教授指出,”世卫组织建议烟草消费税应达到零售价的70%以上,我们还有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价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部分香烟的零售价将首次突破千元大关。这或许标志着中国烟草消费正式进入”千元时代”。
消费者反应分化 年轻群体转向替代产品
面对价格上涨,不同消费群体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发现:
- 中年烟民多表示”该抽还得抽”,但会考虑减少日均吸烟量
- 年轻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部分开始尝试电子烟等替代产品
- 礼品市场需求未见明显萎缩,高端香烟仍被视为”硬通货”
“我已经改抽电子烟两个月了。”28岁的程序员小王告诉记者,”算下来能省一半钱,而且身上没那么大烟味。”
这种消费转变正在催生新型烟草产品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内电子烟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5%,预计2025年将突破200亿元。传统烟草企业也纷纷布局这一领域,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传统卷烟销量下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