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和社交平台的兴起,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外国香烟的现象逐渐增多。记者调查发现,这一市场存在严重的”鱼目混珠”现象,走私、假货、以次充好等问题层出不穷,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一、走私香烟充斥市场 真假难辨
2023年8月,广州海关破获一起特大走私香烟案,查获各类外国品牌香烟200余万支,案值近5000万元。这些走私香烟通过”水客”携带、跨境电商伪报品名等方式进入国内市场。
“走私香烟价格通常比正规渠道低30%-50%,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某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透露,”但这些香烟没有缴纳关税和消费税,属于违法行为。”
更令人担忧的是,走私渠道也成为假烟流入市场的重要途径。2022年上海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团伙将假冒的”万宝路”、”七星”等外国品牌香烟混入走私渠道销售,涉案金额高达8000万元。
二、社交平台成销售温床 监管困难
记者调查发现,微信、QQ等社交平台成为外国香烟交易的主要场所。卖家通常以”代购”、”免税烟”等名义招揽顾客,交易过程隐蔽。
“我在一个微信群看到有人卖日本香烟,价格比店里便宜一半。”北京消费者王先生告诉记者,”收到货后发现包装粗糙,味道也不对,但卖家已经把我拉黑了。”
2023年5月,浙江警方打掉一个利用短视频平台销售假烟的团伙。该团伙通过拍摄”海外代购”视频获取信任,实际销售的却是国内小作坊生产的假冒产品。
三、质量安全存隐患 维权困难重重
由于缺乏正规渠道的质检和监管,这些来路不明的外国香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抽检发现,部分走私香烟焦油含量超标,甚至含有违禁添加剂。
“买到假烟后很难维权。”重庆消费者李女士表示,”没有发票,卖家信息也不真实,投诉无门。”
2021年江苏一起案件中,消费者因吸食假冒外国香烟出现健康问题,但由于无法提供购买凭证,最终未能获得赔偿。
四、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购买走私香烟不仅可能买到假货,消费者自身也面临法律风险。根据《烟草专卖法》,个人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数额较大的将构成犯罪。
2023年3月,深圳一男子因长期通过社交平台销售外国香烟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办案民警表示:”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购买这些香烟也可能涉嫌违法。”
五、行业呼吁加强监管
面对外国香烟市场的乱象,业内人士呼吁多管齐下加强监管:
- 海关加大打击走私力度
- 社交平台完善违禁品监测机制
- 消费者提高警惕,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 完善跨境烟草制品监管法规
“要从源头遏制走私和假烟问题,同时加强消费者教育。”某烟草行业专家表示,”购买外国香烟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免税店或正规进口商。”
记者注意到,近期多个电商平台已下架相关商品,但一些卖家转而使用更隐蔽的方式进行交易。这场”猫鼠游戏”仍在继续,消费者权益保护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