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知名电子品牌炫赫门被曝出部分产品实为越南代工厂生产却标注”中国制造”,引发消费者集体维权。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200名购买其TWS耳机的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发起联名投诉,矛头直指产品产地标识不实问题。
代工乱象浮出水面
2023年12月,数码博主”拆机实验室”在B站发布的一则视频引发轩然大波。该视频通过拆解炫赫门最新款Neo5耳机发现,主板PCB上清晰印有”VN-FACTORY-2023⁄09”字样,而产品外包装却标注”Made in China”。更令人震惊的是,充电仓内部塑料件上还残留着越南代工厂Haxim的激光防伪标记。
“这属于典型的产地欺诈。”前富士康生产总监李明向记者透露,”越南工厂的品控标准比国内低15%左右,人工成本仅有国内的60%,很多品牌为压缩成本会选择混用生产线。”
消费者维权遭遇”踢皮球”
杭州消费者王先生提供的录音显示,其于2024年1月8日致电炫赫门客服时,对方先是坚称”所有产品均为中国制造”,在被告知拆机证据后又改口称”部分零部件全球采购”。更有多位消费者反映,申请退货时被要求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而单份检测费用高达800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京东平台销售页面上,该产品详情页在1月15日悄然删除了”100%中国智造”的宣传语。记者对比历史页面快照发现,此前累计有超过5万条评价是基于这个宣传点产生的。
行业潜规则暗流涌动
这并非个例。2022年绿联科技就因将东莞代工的扩展坞标注为”美国设计”被罚款37万元;更早的2020年,某国产手机品牌把印度组装的手机后盖更换为国产后盖再销售的事件,最终以三倍赔偿告终。
“跨境代工存在监管盲区。”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林涛指出,”目前《产品质量法》对’制造地’认定标准模糊,部分企业就钻’最后组装地’的空子。实际上主板贴片、软件烧录等核心工序都在境外完成。”
供应链溯源体系亟待建立
广东省质检院出具的对比报告显示,涉事越南代工版本耳机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异:
1. 电池循环次数:国产版本500次容量≥80%,越南版仅400次
2. 蓝牙连接稳定性:国产版10米无断连,越南版8米出现卡顿
3. 防水等级:国产版IPX5,越南版未标注
多位业内人士透露,这种”混产”模式在3C行业已存在多年。某跨境电商负责人坦言:”同样一条生产线,上午做外销版,下午换标签做内销版的情况很常见。”
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月18日发布公告,已对炫赫门深圳总部开展现场检查。重点核查内容包括:
– 近三年产品报关单
– 代工厂质量协议
– 产品标识管理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关总署2023年进出口数据中,炫赫门母公司申报的”耳机用PCBA组件”进口量同比激增320%,主要来源地正是越南。这与该公司年报中”全面实现国产化”的表述明显矛盾。
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
专业拆解机构建议通过以下方式识别:
1. 查看充电接口镀层:越南版多为哑光,国产版为镜面
2. 核对SN码前三位:CN代表中国,VN代表越南
3. 测试语音唤醒词响应速度:国产版普遍快0.3秒
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若确认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目前已有北京、上海等地消费者准备集体诉讼,相关案件或成2024年3C行业维权标志性事件。